“大国工匠”何处觅 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千万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4-17 10:52:50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资料图
高水平技术工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但在现实中,高级技工缺口却高达千万人。这不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也制约了广大工人收入水平的切实提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结构性用工荒日益突出
在不久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大学教育和工厂里的实践操作差距很大,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富士康招了很多大学生,可都不愿意到基层流水线工作,政府有没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励大学生下基层?
郭台铭的这一疑问反映出当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面临的“技工荒”难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技术工人求贤若渴,结构性用工荒越发突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他认为,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基层调研发现,“技工荒”的情形普遍存在。在四川,省人社厅统计显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68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00余万,现代制造业等领域高端领军技能人才稀缺;在浙江,杭州市工商联2016年针对全市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上百家企业的调研显示,有71.43%的企业反映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低技能劳动力过剩;在天津,据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供求比例已经达到1:10左右。
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分析,2017年,我国进入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加上化解产能过剩、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就业人员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不适应等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技工荒”正是表现之一。
企业发展遭“技工荒”掣肘
2015年6月6日,“黑龙”牌冰刀恢复生产启动仪式在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举行,这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冰刀品牌在沉寂多年后首次复产。1951年,“黑龙”牌速滑冰刀曾远销挪威、加拿大、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冰刀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大”。但由于经营不善、体制机制不顺等原因,黑龙集团于2011年10月破产,次年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停产。
随着冬奥会带动我国冬季运动蓬勃发展,冰刀、雪板等冬运器材市场迎来春天。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秋说,重新复产后企业市场前景不错,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技工紧缺。正因为此,黑龙冰刀产品多以中低端为主,而国内专业运动员所用冰刀仍旧以国外高端品牌为主。
在张秋看来,要想进军国内外高端市场,高水平的设计和制造技工不可或缺。“我们需要既懂运动,又懂机械和美学的技术人才,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还难以胜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君说,公司正积极与齐齐哈尔等地的高等院校联系,希望储备一定的技术人才,至少需要中专以上学历。
杭州圣德义塑化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五金工具、电线电缆生产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毅说,公司提供给一线技术岗位员工的月收入为3500元至5000元,保证每年增长15%,并提供免费集体宿舍。即便这样的条件,技术工人还是很难招到,今年的缺口预计高达30%。“技术人员招不到,但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后勤杂工却天天有人找上门来应聘。”张毅有些无奈地说。
从事清洁用品出口的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800多人,管理部经理杨晓华在技术工人招聘上与张毅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公司员工相对比较稳定,年流动率大约在10%左右,最为欠缺的就是技术类人才。“我们企业技术工人工资在4000元以上,为员工缴纳五险,包中饭。可即使如此,熟练技术工还是不好招。自己培养出来的又容易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对高水平技术工人的渴求。
嘉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技术要求稍微高一点的企业大都存在技工缺口。为了找人,企业与企业不惜互相抬价抢人或者“挖人”,涨工资的“口头承诺”纷纷开出来,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劳动纠纷。据他介绍,在“技工荒”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用工方式:“包流工”,即把一个流水线包下来,成立一个较为固定的团队,成员都是超级熟练工,哪里缺人就到哪里去。
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制约
为了改变技术工人难求的局面,一些地方依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探索。
正在筹建中的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创新“一体两翼多平台”的多元办学模式,探索以培养五年制“高级技工+大专学历”和六年制“技师+本科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全日制学生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在构建“高技能+高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完整体系。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新松机器人、南车集团、万向集团等知名企业一抢而空。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院长许红平表示,职业学校教育要转变观念,打造“三位一体”,即人品高尚人脉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操作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经历一线锻炼后,他们能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班组长、厂长甚至总经理,照样能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
在上个毕业季学期还未结束时,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的324名大二学生就被国内大型食品企业提前抢订一空,陆续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该系主任姜旭德介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联合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在全国首创了校、研、企“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把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教育前置到第一学年,楼上是教室,楼下就是车间,把车间变为课堂,师生亲手操作,加强理解。
当前,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是我国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尽管职业院校有不少人才培养的尝试,但总体看,受制于技工短缺,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还没有转化为产品及生产力,致使转型升级步伐迟缓。
李守镇透露,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我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一名美国工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13个中国工人创造的财富,这成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但仍然跟不上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需求。”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赵郁坦言,高技能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约更多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品牌”的形成,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
他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很难招到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业院校毕业生,很多毕业生工作后还需要企业进行重新培养、培训,也直接影响到一线员工的薪酬待遇以及晋升空间,导致整体员工队伍难以稳定。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