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3-16 09:37:00 | 来源: 环球时报 |
历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是中外信息交流和价值观碰撞的一个特殊场合,近年来它的官民沟通效应进一步放大。中国政府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外国人的“第三只眼”会围绕这个问题提供什么额外的维度,北京如何统筹内外的各种关切,看了总理记者会,人们会得到一个大的轮廓。
今年的李克强总理记者会给人一个突出印象,那就是中外记者问经济和民生的特别多。记者们一共提问了19次,其中直接针对国内经济和民生的是12个问题,如果加上涉及对外贸易的,就是15个问题。一个政府如果把经济和民生搞好了,是不是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的15/19呢?这个比例也许真差不多。
我们生活在公众意见深刻影响国家政治面貌的时代,这种时代的特点一定是经济和民生会成为它最持久的主题,因为老百姓最关心过好日子。当然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好日子”的标准会起变化,比如环保因素强劲地加入进来。
我们还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年代,然而世界“争”的东西也和过去有了很大区别。中美两大国之间存在战略博弈,但是当下中美关系的最大焦点也成了经济。特朗普政府和北京“打花拳”,但它真正瞄的是中国的市场,琢磨怎么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挪一块过去给美国经济。
把中国经济搞好了,中国国内的长治久安就有了坚实的基石。中国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什么时候成为世界遥遥领先的第一大市场,我们的外交就有了更加雄厚的资源,世界就将更小心看中国的脸色。21世纪有两个惹不起,一个是军事大国惹不起,一个是市场大国惹不起。中国2017年GDP计划增长6.5%左右,军费增长7%左右,这两个数字都是实力的体现。
在经济总量11万亿美元的量级上尚能做到6.5%左右的年增长,人类社会前所未有。换句话说,中国现在每年的GDP实增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它一年支持1000多万人的新增就业,这个数字也很令欧美眼晕。西方经济学没有过这样的记忆,也没有衡量它代表了什么的尺度。
所以办成这件事很不容易。中国这几年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排浪,但紧跟着就是从经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在十八大以来达到改革开放后的新高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勇敢、稳健地开展了这一轮历史性调整,中国政府操控“超大工程”的能力得到最高级别的发挥。中国无论多么问题成堆,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姿态确实很牛,把不断高唱或者暗示中国“行将崩溃”的那些人简直气死了,急死了。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展现了充分的自信,既有对6.5%左右这个数字含义的自信,也有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持久不衰的自信,更包括中国政府驾驭复杂国际问题的自信。李总理坦言了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简政放权等方面的难点,能这样把问题和盘托出,讲述政府“刀刃向内”的必要性,这也是对整个国家已经适应改革大节奏的自信。
这些年新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经济是核心,但活跃的舆论却经常走神,形成新时代的特殊干扰。这些年互联网舆论场上对国家经济实情的认识有不少时候走偏了,具体问题常常被放大到全局层次,总是吓唬老百姓。自信是一个社会的重要品格,但互联网却似乎在展示“自嘲”竞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可以说被西方舆论骂了这一路。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应当说还是强大了许多。我们骂不过人家,那就让我们干得更好一些吧。总理记者会说的都是大实话,这些大实话不是房间里的花瓶和装饰画,而都是垒房子的砖块和石头。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