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奕:“绿大于蓝”让台湾政治前景堪忧

2016年,随着民进党在选举中的压倒性胜利,台湾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进党进入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新阶段。在新的政治版图之上,各种力量急剧消涨,形势复杂。一方面,民进党一党独大的强权政治和他们执政的绩效不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国民党的力量急剧削减和其他第三势力力量的不足,使得岛内政治力量的平衡被打破。岛内政局在2016年呈现出了哪些特点,2017年的走势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研所综合室主任金奕先生用五个特点概括了2016年台湾岛内政局的演变。

 

一、民进党首次实现全面执政,岛内政治结构彻底改写。从“行政”到“立法”再到地方,民进党第一次取得压倒性优势,实现全面执政。另一方面,民进党加上“时代力量”的5席“立委”,赢得64%的“立法院”席次,说明岛内蓝绿板块发生重大变,进入了“绿大于蓝”的时代。

 

二、蔡当局执政绩效差引发民怨。一是“拼经济”流于口号;二是以斗争方式推动所谓改革,造成社会对立;三是“发夹弯”政策引发民众高度不满,使蔡当局的公信力丧失。岛内不分蓝绿多家民调结果显示,蔡的施政满意度呈一路下滑趋势,从刚上台时过半数的满意度跌至42%以下。

 

三、蔡英文党内地位稳固,民进党权力结构重组。为掌控民进党内各派系及县市长、“立委”等公职,蔡英文亲兼党主席,确立“以党辅政”模式,集党、政、“立法”大权于一身,牢牢把握执政资源分配的决定权。党内主要派系逐渐完成世代交替,新潮流系、“正国会”、“泛英派”成为三大主要派系,老旧派系以及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等党内大老淡出权力中心。

 

四、国民党在多项重要选举中大败,实力大幅萎缩。虽然一直在努力调整、推动改革,试图东山再起,但内部团结仍有问题,深蓝与本土派的路线之争也愈演愈烈。内有多年沉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外有民进党在追查党产旗帜下的强力追杀,处境并不乐观。长期累积的体制僵化、人才断层等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即使在蔡当局支持度快速下滑的情况下,该党也未给民众展现出浴火重生的希望,政党支持度维持在两成左右,未有效凝聚整合反蔡民意。而岛内社会“绿化”加深,也使蓝营基本盘萎缩,前景堪忧。

 

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也应该看到,国民党赢下了包括花莲市长补选在内的16场地方小型选举。同时,国民党强化民生、经济政策主张,为维护民众利益抗争,也展现了一些监督制衡功能,支持率有缓慢小幅回升。目前,国民党自身仍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但重塑政党形象,明确目标,强化政党吸引力,以及发挥在两岸关系、民生、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应该是重点努力的方向。

 

五、新兴“台独”政党“时代力量”以3席区域“立委”、2席不分区“立委”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上半年“时代力量”主要扮演民进党侧翼角色,主攻国民党。下半年随着蔡当局执政争议扩大,“时代力量”转而与民进党切割,“为民请命”,使民进党支持者流向“时代力量”。根据岛内12月底关于政党支持度的最新民调,“时代力量”的政党支持度在大学以上程度民众中是第一大党,获23.8%支持度,些微领先国民党的22.6%、民进党的22%;在20-29岁年龄层中同样是第一大党,获得24.3%支持,国民党次之获19.8%支持、民进党第三,获16.9%支持。该党趁机经营自己地盘,为2018年“九合一”选举做准备,大绿小绿的矛盾逐渐升级。

 

在近两年的选举当中,所谓第三势力的崛起一直是岛内政坛关注的一个话题,舆论认为它们发挥了左右台湾政局的作用。在民意代表选举的过程当中,第三势力合纵连横、积极拼抢的表现让许多人印象深刻。然而,选后第三势力却被认作是表现平平,作用一般、影响有限,并没能发挥出所谓关键少数的作用。金奕先生认为,相比于新党的目标明确,理念坚定,亲民党应当重点克服政治算计的观感。

 

许多人都注意到,台湾岛内统派团体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逐渐展现发声的力量。人们看到,不仅是网络上出现了“希望武统”的论述,在现实中,也有魏明仁元旦在岛内升起五星红旗、统派人士激烈抗议窜访台湾的“港独”分子,这些都在舆论界产生了不小的震撼。在台湾岛内波谲云诡的气氛之下,这一股力量产生的社会效应值得继续观察。

 

展望2017年,金奕先生认为,两岸对立加剧必将影响台湾经济整体发展,而蔡当局执政无序、混乱,也不可能有本质上改变,台湾社会的争议和矛盾会继续扩大。而国民党的政治台面上仍缺少一位足以担当振兴国民党重责大任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