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制造”屡屡走红 中小博物馆文创之路怎么走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3-08 10:57:07 | 来源: 中青在线 |
中小博物馆文创之路怎么走?
近日,一篇题为《博物馆就不该做文创产品》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得到了许多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认同。然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去年国家文物局数度发文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故宫文创不仅屡出“网红”,更创下了年卖10亿元的传奇。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博物馆到底该不该做文创,该怎么做文创呢?连日来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多位博物馆专家。
尴尬:中小馆拿什么吸引投资?
北京一位资深博物馆从业者告诉记者,虽然去年国家文物局多次表态鼓励博物馆发展文创事业,下半年发布了《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甚至提出“净收入50%奖励文创有功人员,企业享受资金税收扶持政策。”但在从业者眼中,这样的“鼓励”实际难以实现。“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具体到北京地区来说,并没有鼓励的细则和条款出台。”从业者表示,对于政府补助型博物馆来说,文创产品的生产处境尴尬,做文创需要借助社会的资金和力量,许多博物馆以艺术授权或合作的方式开展。“对于中小博物馆来说,他们的文创产品缺乏品牌、销路等市场吸引力,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承担风险、投入进来。”
雷同:拿什么“取悦”观众?
有专家认为:许多博物馆文创吸引不到投资,难以打开销路,是因为博物馆文创类型单一,通常分为:复制型,“直接拷贝馆藏形成产品”;素材型,“将文物的形态、纹样用在产品上”;卡通型,“将文物元素卡通化转成产品”;创意型,“对经典藏品寓意进行研发的产品。”这样的文创内涵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几乎等同于“小商品”。
北京博物馆从业者赞同这样的观点。“这些工艺、内涵缺乏保证的所谓‘文创产品’能承载博物馆文化吗?能承担普及教育的任务吗?能算得上是文物的‘周边’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取悦”观众。“去年我去成都参加博博会,有创意的展位前总是围着大量的博物馆界‘同行’。没过多久,相似的创意就出现在了各个博物馆的商店。”
人才:待遇编制有限怎么办?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做产品?观众怎样才会购买?批量销售的渠道在哪里?这些问题许多博物馆欠缺思考。”苏州某博物馆文创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文创产品销售是商业行为,需要专业的产品分析策划部门,而大部分博物馆运作缺乏这个环节,有些近年成立了产品研发部门的博物馆则缺乏设计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对于资金、能力相对缺乏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专业人才尤其匮乏。“做出一件好的文创产品,需要既懂文物,又有创意;既了解工艺,又懂得销售。编制有限、待遇有限的中小型博物馆难以吸引这样的人才。” 她认为,故宫文创成功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故宫深厚的研发能力,“故宫的文创团队有故宫专家的‘加持’,故宫专家对于文物的生命力在哪儿,把握的特别准。如果不是特别了解文物内涵的设计者,是难以从中抽出要义,形成全新设计的。”
文创:如何讲好博物馆故事?
那么,博物馆到底该不该做文创?又该怎么做文创呢?北京的博物馆专家认为,做好文物的深度解读,用深层次的文化感染观众,这是最重要的。“文创产品应该是‘有形加无形’的。有形的方面指功能需求,就是现在的文创产品;无形方面是精神的需求,是文物的核心故事。博物馆是个讲故事的地方,要通过故事做文化品牌,发展无形的文创才是博物馆正确的路。”
而苏州的从业者则认为,“产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表达、传递、推广?这是文物周边产品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怎么解决核心问题?人才是关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在接受采访时为博物馆文创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不能闭门造车;其次博物馆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把自己的文化资源吃透,凝练成“我有他无”的文化创意产品;第三是追踪科技前沿,要用新的技术来研发、新的技术来生产、新的技术来营销;最后,文创产品一定要注重品质。本报记者 孙乐琪 J245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