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江明贤的“两岸情”

图片默认标题

 

江明贤的名片上,印有两个手机号码,一个是台湾的,一个是大陆的。

 

把两地电话印在同一张名片,他说已有多年,因为“常去(大陆),这样联系比较方便。”

 

1942年出生于台中的江明贤,曾任台师大美术系暨美术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长。目前已在海内外举办个展60余次,参加联展百余次。

 

1988年,江明贤携画作前往大陆,成为台湾地区“解严”后赴大陆办画展的第一人。

 

“那次展览主要是展现台湾的风光,很多人去看。”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他笑言刚接到邀请时还有些不敢答应,“当时压力蛮大,担心回来出状况,后来还好。”

 

返台后的江明贤,“被禁止两年不能出境”。在他看来,政治归政治、文化归文化,两岸都是中国人,同根同祖无法分割,文化交流是很正常的。

 

图片默认标题

 

“我单纯的想法就是文化交流,我是画家,没有考虑政治的问题。”他同时又补充,至于有没有政治的影响不晓得,也无法去判断,但从那时起两岸文化交流渐渐加强。

 

从1988年至今,他粗算了一下,到大陆超过200次,几乎跑遍除青海外的省份,并都留下作品。“多的时候一月要去两三次,比跑台中、高雄还密集。”

 

近日,“历史·人文·美学——江明贤的墨彩世界”个展在台北开幕,展出他在两岸和海外各地创作的画作百余幅。雄伟壮阔的台湾玉山、底蕴厚重的大甲镇澜宫、风景如画的云南丽江古镇、神秘美丽的香格里拉……两岸间浸透着历史记忆的知名自然美景、古迹建筑和风土民俗跃然纸上。

 

开幕致辞中,他主动提及1988年到北京后,拜访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经历,李老把年轻时写生的“镇箱宝”拿了出来,告诉他如何写生。“这也给我很大启示,长辈要提携、鼓励后辈。”

 

活动中,面对参观者合影、签名等要求,江明贤一一满足。直到最后一位签名者离开后,才在工作人员数次提醒下,到一旁休息室向出席活动的贵宾道谢。

 

展室内,一幅小版本的《新富春山居图》,吸引许多书画爱好者驻足。

 

图片默认标题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后因火焚残缺,分为《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分别收藏于两岸,在台合璧展出时曾引发轰动。

 

2011年,江明贤被国务院参事室邀请与大陆画家宋雨桂代表两岸主笔画家合绘《新富春山居图》,表现新的富春山水。“整整画了一年,展出后很轰动。”

 

他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有两个版本,一是合绘的大版本,一是本次展出的小版本。“这是小版本在台首次曝光。”

 

面对媒体采访,江明贤经常说到“根”,如放弃美国绿卡回故乡只为寻根;如谈及西方之行对绘画影响时说向西方学习大有必要但要有自己的根。

 

江明贤认为,文化艺术创作有根才能成长、茁壮、开花结果。“如果没有根移植过来,可能会枯死,就算长大也是病态的。”

 

去年7月,由他倡议的“传承与冲击——台湾中青年水墨学术展”在北京开展。“文化、学术交流都很单纯,我们没有考虑政治因素。”江明贤说,已退休的他现在全力投入创作,并会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才能推动两岸书画的共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