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兴衰小史

编辑:章文君|2016-12-16 08:58:32|来源:海峡飞虹

北洋海军,又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成军于1888年12月17日。它是清政府为巩固海疆、抵御列强入侵而斥巨资打造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是清末洋务运动在军事领域的重大创举。

 

北洋海军的兴衰,不仅是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力主推行的清末洋务运动胜败转手的标志,更反映了清统治阶层由雄心勃勃、意欲振兴到大势已去、回天乏力的无奈。

 

北洋海军的缔造者——李鸿章

北洋海军的缔造者——李鸿章

 

成军之始——亚洲最强之海军

 

1862—1874年间,由于内无重大匪患,外无特大洋贼,清政府统治较为平稳,史称“同治中兴”。在此背景下,1874年,清总理衙门创议筹办海防,提出创设北洋海军。

 

1875年,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的领导下,北洋海军开始了13年的建军过程。通过外购铁甲舰、送学子出国学习,内建海军基地、造船厂等一系列举措,北洋海军于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军。

 

北洋海军成军之时,共有铁甲舰2艘、快船7艘、炮船6艘、鱼雷艇6艘、练船3艘,运船1艘,合共25艘舰,总排水量约3.7万吨。其装备之精良、训练之有素、战斗力之强大,在当时的远东各国堪称一流。据英国《伦敦武备报》评估,以北洋海军为主力的中国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的海军,排名世界第8。

 

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邓世昌

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邓世昌

 

由盛而衰——甲午海战的大败

 

1894年7月—1895年4月间,因明治维新而迅速强盛起来的日本,为取得东亚霸权,悍然入侵中国,史称“中日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先后在丰岛、黄海、威海卫等地鏖战。

 

由于清政府统治阶层的犹豫、北洋海军上层决策失误、弹药质量低劣、情报错位等各种原因,北洋海军在与日本海军的鏖战中屡屡失利。丰岛初战中,“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操江”舰被俘虏。黄海大战后,“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等5舰被击沉。威海卫决战后,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被毁,装甲舰“定远”,巡洋舰“来远”、“靖远”,练习舰“威远”,布雷船“宝筏”、11艘鱼雷舰先后被击沉。

 

至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北洋几乎全军覆没,20余艘战舰被击沉,10艘战舰被收降。偌大的北洋海军,仅剩练习舰“康济”一艘。以此为标志,北洋海军由盛而衰。

 

北洋海军的旗帜——定远舰

北洋海军的旗帜——定远舰

 

末日余晖——艰难的重建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统治日渐衰落,各地反清起义不断。尽管清政府有心重建北洋海军,但由于财政的紧张,北洋海军此刻的重建,仅是小修小补,已不复当年的盛况。

 

1895-1898年间,直隶总督王文韶本着得寸为寸,得尺为尺的方针,通过购买、调拨等方式,重建北洋海军,使其恢复建制。至王文韶离职为止,北洋海军由仅有1艘船的困窘恢复至有5艘巡洋舰、4艘鱼雷舰、2艘练兵船、1艘运船。

 

1905-1910年间,为恢复实力,清政府又先后向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购置各类军舰20余艘,并自制军舰9艘。1909年,清政府将北洋,南洋,广东,福建四支水师统一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至此,北洋海军正式成为历史名词。

 

(作者:李宗蔚)

 

参考文献:

1.王双印:《甲午战后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6期。

2.关捷、裘臻:《北洋海军从筹建到覆灭的几点思考》,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5月。

3.刘杰、冯婧:《北洋海军建设得失成败刍议》,《军事历史》,2014年03期。

4.贺怀锴,冯巧霞:《遗忘与铭记: 王文韶与甲午战后北洋舰队重建》,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2月。

5.图片来自网络。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