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纪念——中国各地中山纪念堂巡礼
一、民国时期中山纪念堂建设运动
孙中山先生辞世后,国民党倡议建立永久纪念物,以表达对孙中山的崇敬、景仰之情。由此,全国各地政府及党部积极响应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中山纪念堂建设运动。现代新型纪念建筑——中山纪念堂开始遍及中国。
中山纪念堂是孙中山纪念空间建构最集中、最普及的形式,也是当地举行各种重要仪式及政治集会的场所,渗透着强烈的党化意识形态。其修建主要由各级政府和党部承担,因此,多建于政府官署内或毗邻地带,其政治地位比中山公园更为突出,在城镇空间中更接近权力核心。
当时中山纪念堂存在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各级政府及党部所属的办公或集会场所。如青海省民政厅1927年成立后即将原有房舍修葺成中山堂,同时民政厅要求中央拨款资助修建县政府中山堂。河北省顺义县政府 “建大堂三楹,中设中山堂”。此外,江苏苏州、南汇、辽宁盘山等地的中山堂都是政府机关办公所在地。广东省曲江县遂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拨款,在韶关镇署内修建中山纪念堂或中山图书馆。1930年3月,山东省政府议决修建中山纪念堂。第二类是建于公园内的中山纪念堂。特别是中山公园内,中山纪念堂是构成公园纪念空间的核心建筑。有的地方先建中山堂,再扩建中山公园。第三类中山纪念堂建于学校。第四类中山堂建于民众教育馆、工厂、社会机构或乡村。而个别地区将乡村会堂命名为中山会堂。有的合作社自建中山堂作为集会场所,如1948年吴江县庞山湖农场 “庞山湖灌溉区员工合作社”,该社筹建中山堂供农民集会之用。台湾光复后,一些大工厂自建中山堂, 如1948年台中糖厂建成中山堂。
中山纪念堂是国家政治空间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政治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它遍及全国各地,甚至一个地区有多座中山纪念堂。上海市政府早在1930年就计画在市政府大厦北面建中山纪念堂,并在堂前广场立孙中山铜像。次年,浦东也筹建中山纪念堂。附近南汇、川沙等县于1930年筹建中山纪念堂。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崇安县内有两座中山堂,一在城内, 一在武夷山中正公园内。此外,偏远之地西康康定、云南砚山、青海互助、新疆哈密也建有中山堂。个别地方中山堂是由庙宇改造而来。如广东省云浮县早在1929年即由县党部及各界联合发起,拟在中山公园内建中山堂。后因故未能建成。1932年,遂将北帝庙改建成中山堂。再如福建上杭县党部将文昌祠改为中山纪念堂及湖南醴陵、江苏宿迁、广西富川等地中山堂。也有的地方因经费不足,半途而废。如湖南省慈利县1947年兴建中山堂,但最终因经费不足而未竣工。
民国时期各地均将建中山纪念堂作为政治任务,一时各地建起众多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堂)、逸仙堂等建筑,遍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众多城镇。但是,纪念堂因规模较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因而中山堂的普及受到一定限制,中山纪念堂的变体形—— “中山室”、总理纪念室或纪念厅则应运而生。
二、国内外现存及后建中山纪念堂
北京孙中山纪念堂,位于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内菩萨殿后、金刚宝座塔前。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梓移至碧云寺金刚宝座石卷门内暂厝。1929年5 月22日,宋庆龄及亲属、医、卫,在这里为中山先生敛服,复大敛于侍奉移之铜棺,将更换出的衣服,放回原敛之楠木棺内,封入金刚宝座塔石塔内。在碧云寺普明妙觉殿设灵堂,举行了庄重的灵梓奉移典礼。为纪念中山先生遗体暂厝之地,时国民政府在普明妙觉殿立“总理纪念堂”,在金刚宝座塔石卷门石塔立“总理衣冠冢”。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修碧云寺后复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题写)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77年10月1日,纪念堂正式对外。
北京市中山堂,位于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原为社稷坛“拜殿”,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社稷坛祭祀休息或遇风雨行礼的地方。孙中山病逝后曾在该殿停灵,并举行吊唁公祭。1928年,更名为中山堂,其所在地的中央公园也更名为中山公园。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化总理纪念堂,原名中山纪念堂,位于浙江奉化市锦屏街道锦屏山南麓、中山公园下山腰。于1925年6月动工,1928年竣工。是目前所知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抗战时多次遭日机空袭,损坏严重。抗战胜利后重建,并改名为总理纪念堂。纪念堂座北朝南,为二层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由主楼纪念堂、锦屏小筑和小平房组成,占地582平方公尺。2011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中山纪念堂
梅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据《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石碑明确记载,大埔三河纪念堂建成于1929年。
梧州孙中山纪念堂
梧州孙中山纪念堂,位于广西梧州市中山公园内。孙中山逝世后,由李济深倡议筹建中山纪念堂。1927年夏动土施工,1929年10月落成。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麓的东风中路。 是全国4A级旅游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19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
高州市中山纪念堂
高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市委大院内。1934年建成。纪念堂系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分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楼三层,中楼和后楼为两层。总进深39米,总横面长18.6米,主楼占地面积725.4平方公尺。由法国工程师设计。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
惠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公园内。1928年惠州第一公园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在公园内建中山纪念堂。2007年重新修缮。1978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坐落在中山市区中心,占地面积8400平方公尺,建筑面积15000平方公尺。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0月落成。由香港知名人士郭得胜捐建。纪念堂入门上方,镶嵌着廖承志题书“孙中山纪念堂”的金字横匾。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墙上,悬挂着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象征孙中山创立的“新三民主义”。
中国之外,1984年7月,在浩瀚的太平洋对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中国文化公园内建起一座中山纪念堂,即圣荷西中山纪念堂。它是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由旅美华侨、美籍华人及美国各界知名人士集资兴建。
(作者:楚秀红)
参考文献:
1.陈蕴茜:《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与民国中山纪念堂建设运动》,《史林》2007年06期。
2.赵玉良等:《吕彦直与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春秋》2016年01期。
3.应长裕;《奉化总理纪念堂》,《宁波通讯》2006年11期。
4.茵:《建在美国的中山纪念堂和孔子铜像》,《岭南文史》1991年01期。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