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墓下存忠骨——辛亥革命先驱者杨衢云小记

编辑:章文君|2016-10-16 15:48:35|来源:海峡飞虹

清朝末年,因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革命志向,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聚集在他周围,为中国民主共和抛头颅、洒热血。被誉为辛亥革命先驱者的杨衢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衢云旧照

杨衢云旧照

 

兴中会的首任会长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衢云。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三都乡(现厦门海沧),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杨福康,曾任广东肇庆新兴县知县,后因不齿清政府的腐败,挂印隐居。父亲杨清河曾任香港书院教员。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杨衢云学贯东西。他曾先后任职香港的湾仔国家书院、招商局、新沙宣洋行。在香港任职期间,杨衢云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愈发痛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并产生反清革命思想。

 

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自美国檀香山回国,杨衢云与之结识,两人因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了刎颈之交。在杨衢云的帮助下,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杨衢云任兴中会的首任会长。

 

孙中山先生与杨衢云等革命志士在日本的合影(第二排第三位为孙中山先生,第一排第二位为杨衢云)

孙中山先生与杨衢云等革命志士在日本的合影(第二排第三位为孙中山先生,第一排第二位为杨衢云)

 

中国名义上的第一位大总统

 

1895 年3 月16 日,孙中山、杨衢云等人在兴中会香港兴中会本部商议反清起义之事,最后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并议决挑选健儿3000人由香港袭取广州之方法, 及采用青天白日为国旗之方式, 以取代满清之黄龙旗。

 

为了实施起义,杨衢云在香港招募勇士及筹划后勤军械,孙中山则到广州具体指挥军事。同年秋,在起义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为准备革命成功后国家的建设工作,兴中会党人众议选举合众政府大总统。 

 

在当时,有资格任职人选只有孙中山先生和杨衢云两人。为团结一致反清,孙中山先生主动让位,就这样杨衢云被选为大总统。后因起义计划被泄露,广州起义被迫终止。杨衢云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名义上的第一位大总统。

 

无名墓下的革命烈士

 

1900年,兴中会革命党人计划在惠州发动起义。杨衢云为大局计,毅然辞去了担任5年之久的兴中会会长一职,专心辅助孙中山先生,并积极筹备惠州起义工作。

 

同年10月6日,起义第一枪在惠州三洲田(现深圳盐田沙头角)打响。在杨衢云等人的精心策划下,起义军一度发展到20000多人,声势浩大,国内外为之一振。然而由于敌众我寡的关系,惠州起义最终失败。

 

在惠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出于报复“乱党匪首”的考虑,重金通缉兴中会革命领袖,其中杨衢云被悬赏三万金。面对险境,杨衢云泰然应对,慨然说道“男儿死则死矣,何避为。”

 

杨衢云墓

杨衢云墓

 

1901年1月10日晚上六点,清政府派出刺客秘密潜入杨衢云在香港的寓所,连射多枪,将其杀害。杨衢云遇刺身亡时,年仅40岁。在他死后,兴中会革命党人出于保护其骸骨的考虑,将其安葬于香港跑马地。为防止清政府毁墓,碑上仅刻编号:6348。

 

(作者:李宗蔚)

 

参考文献:

1.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7月。

2.张帝庄:《辛亥烈士杨衢云在港遇刺纪实》,2001年01期。

3.苏通海:《辛亥革命先驱者杨衢云》,《炎黄纵横》,2011年06期。

4.图片来自网络。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