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评分超《琅琊榜》 成本未收回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3-04 17:03:50 | 来源: 现代快报 |
文物修复师专注工作,全凭气质打动人心资料图片
距离央视热播一个多月之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突然爆红网络:平时对文博不感兴趣的朋友“自来水”刷屏,某网站点击量超过100万,评分比《琅琊榜》还高0.3分,甚至有不少粉丝怒刷弹幕——“我要嫁给修钟表的师傅”。
然而,相较于《舌尖上的中国》版权遭抢购、海外版权卖出6万美元一集的天价,这部纪录片即使通过维权,也疑似只收到一万元的网络播出版权费。近日,出品人、导演萧寒回应称“版权费属于商业机密”,但制作成本的确尚未收回。
关注文博还是颜值?收回成本不成问题
春节前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上呈刷屏之势。如果说之前在央视播映,世界顶级文物“复活”的技术引起文博界的关注,而这次蹿红网络,年轻受众则用弹幕表达了对修复师的喜爱。只要钟表组的王津一出现,弹幕就疯狂“表白”。
网络点击量突破百万、网上评分碾压《琅琊榜》,该片的突然走红被疑是雇佣了“水军”卖力吆喝。对此,出品人、导演萧寒回应:“没钱做宣传,从来没做过付费营销,都是网友自发支持。”而且,最早让这部纪录片爆红的网站,上传的视频并未得到片方授权。
有消息称,这家网站在片方维权之后,仅支付了一万元的版权费。记者就此求证,萧寒回应称“版权费属于商业机密”,这家网站除给予版权费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资源置换。不过,这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在投资150万元拍摄之后,成本仅收回大半。目前,萧寒正在洽谈海外播映权,收回成本“应该不成问题”。
盗版还是用户上传?片方维权成老大难
据萧寒透露,这部纪录片起初只授权给了两家网站,分别以几万元获得非独家网络播放权。也就是说,大多数网友在许多视频网站和公众号上看到的成片,极大可能来自盗版。最近两周时间,片方除了应对纷至沓来的采访,更主要的精力都用于维权。他们以发邮件、打电话等方式,逐一向上传盗版视频的网站投诉。
收到投诉后,大多数网站积极应对,他们一面声称是“用户自己上传盗版影片获取关注度”,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片方的诉求,支付版权费。不过,让萧寒恼火的是某门户网,不仅网站上有十余个相关视频,更有微信公众号大V广为传播,阅读量超过10万,但发邮件石沉大海,打电话杳无音讯,始终不予回应。
咨询律师之后,萧寒搁置了打官司的念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遭遇维权难的困扰。“我们不比大公司,有专门的法务部门处理纠纷。维权成本太高,即使追回版权费,也有可能得不偿失。未来会更专注于生产内容,没有太多精力维权。”
营销显得力不从心?
纪录片要因片而异
众所周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不仅收视率居高不下,观众赞不绝口,其成熟的发行渠道也让片方赚得盆满钵满。
2013年,随着“加强版限娱令”的下发,优质纪录片成为抢手货。曾有媒体报道,《舌尖2》引来不下10家卫视的抢购,视频网站除了以数十万的价格获得网络播放权,还需额外为其赞助商播放40秒长的广告,其海外播放权更高达每集6万美元。
谈及行业标杆在营销方面的成功,萧寒心平气和地表示:“毕竟我们这部纪录片成本、体量都不比《舌尖上的中国》,这点不得不承认。”在他看来,纪录片的营销因片而异,受制于拍摄题材和制作经费,一些纪录片显得营销乏力。目前,除了利用现有的素材制作一些适合网络传播的短片,他更想拍摄一部故宫题材的大电影,弥补这部纪录片在拍摄和发行方面的遗憾。《华西都市报》供稿
新闻推荐
- 两岸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2024-11-25
-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年企业家篮球邀请赛落幕2024-11-25
- 马龙确定访台,台湾球迷直呼“请假去看龙哥”!2024-11-25
- 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2024-11-25
- 青春相约·逐梦燕赵——2024首届冀台冰雪嘉年华暨冰雪产业推介会在张家口市举办2024-11-25
- 台胞“首来族”的专属福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免票之旅盛大开启!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