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经济”给台湾机遇还是挑战?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3-28 15:56:12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大陆刚提出了“新经济”的发展策略,且李克强总理在日前两会闭幕日记者会上,就此做了诠释,重点是表明,大陆中央要借此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更新升级,以实现中国大陆经济转型。
台湾《工商时报》26日社论指出:此新经济给台湾带来的,究竟是能滋养的胡萝卜,或是来痛打的棒子,端视台湾产业界能否整合创新,以成为大陆产业界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就可以分享大陆新经济的新商机,否则只有挨打的份儿。换言之,关键在于台湾产业界自身努力的程度如何。
大陆中央的新经济概念,系首度呈现于本月稍早,李克强向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上。该报告在介绍“十三五规划”的部分说到,要加快发展新经济,即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打造动力强劲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然后,在两会闭幕日总理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上述报告首度提出新经济概念这一点。李克强回应并诠释说,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李克强说,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也包括第二产业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等,另外还涉及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如农地承包权作价入股),外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综合来看,可说大陆这次新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质是一套经济发展新策略,其目的是要全面优化大陆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以提高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而促成产业全面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
这套新策略,对台湾来说,有可能是机会大于挑战,即如同给台湾的胡萝卜;但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会,而像是打在台湾身上的棒子。如果是胡萝卜,那表示台湾产业厂商有很多机会和大陆互补互利,享受新商机;若是棒子,则表示大陆“红色供应链”越来越强,而给台湾产业厂商带来持续加大的排挤压力。
未来实际显现的局面,究竟将是正面(机会较大)或是负面(挑战较大),目前还看不清楚,因为近来发生的相关讯息或动态,是两面都有。像大陆这次两会所呈现的对台经贸政策方针,是很正面的,譬如审查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鼓励两岸企业相互持股、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
反而是大陆产业界,似乎不是顶重视对台合作,而是自顾自地抢占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这让台湾产业界不免有些负面观感。当前就有一个事例是,大陆首度以自有资本建设的“武汉新芯”12吋DRAM(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生产厂房,已预定3月底动工建厂,这将给台湾同业厂商带来竞争压力。
除此之外,大陆华为智能手机近来摆出“挑战美国苹果”架势,卯劲投入自主技术创新,也给台湾手机品牌厂商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
面对这样的情势,我们期盼,台湾即将上任的新当局,能沿用马当局的两岸经贸协商机制,来和大陆进行相关对话沟通,并致力争取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安排,以增加两岸产业合作成分,而相对降低两岸产业相竞的程度。
但我们更期待,台湾产业界能够先行自力图强,创造自身的新价值,以成为大陆产业界积极拉拢的合作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产业界才有条件,去充分享受大陆的新经济商机,而不会被排挤出局。
台湾产业界自力图强的最佳方案,应是“行业整合创新”,也就是各行业都能分别整合其上中下游资源,进行高阶研发创新,其成果由行业内厂商共享。整个行业升级了,个别厂商就不会掉队。
以往台湾的自行车制造业和纺织业,都有全行业合作创新升级成功经验。这种经验,将来应扩大引用到所有行业。果能如此,台湾也会打造出新经济,而和大陆的新经济互相辉映,当然也可以互补互利,甚至两岸联手拓销全球市场,也不再是难事。
总之,未来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最好是新经济格局下的技术能力“强强联合”。其中,台湾因内需市场小,要更努力创新升级,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大陆新经济商机。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