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将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专家组肯定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3-22 16:50:50 | 来源: 中新网 |
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副秘书长丁昆仑一行3人近日来我省考察、指导“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工作。专家组前往陕西水利博物馆参观了陕西治水历史,徒步踏勘了古郑国渠遗址、历代引泾取水口遗址和现存的引泾碑文石刻,登上泾惠渠渠首大坝察看现代水利设施运行情况,沿总干渠驱车行进详细了解渠道变迁、管理维护和使用状况,并赴南、北干渠和西郊水库了解工程技术运用和现代信息手段使用情况。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专家组认为,郑国渠作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工程浩大,确实令人震撼。特别是主干渠一直沿用至今,造益当地,其地位和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的2260余年的灌溉效益,还在于首开引泾灌溉先河,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促使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的建立,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5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里密布着战国至今的十多处古渠口遗址、碑记,真实记录与再现了两千多年引泾工程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我国水利灌溉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水利文化史。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组对我省申报“郑国渠”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想法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对郑国渠遗址的挖掘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建设成就,继承弘扬古代水利建设智慧和先进文化,对于加快推进当代水利建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专家组希望我省组织精兵强将,尽快挖掘收集资料,完成现场保护和遗址区环境整治,并与文物保护单位合作搜集史料、素材,形成完整的申遗证据链。同时表示,将积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对我省申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记者 张维)
新闻推荐
- 两岸“春帆共济”,青年“同心筑梦”!湖里区成立首个台青就业创业基地服务联盟2025-02-21
- 外国智库专家:美国新一轮关税战冲击全球经济2025-02-21
- 市场监管总局在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传唱人龙紫岚:我要用歌声讲好澳门故事2025-02-21
- 潘贤掌出席全国台企联新春联谊活动暨福州台协换届系列活动2025-02-21
- 台商扎根福州、投资福州的决心信心始终未变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