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纪实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2-18 09:22:19 | 来源: 新华网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纪实
这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古老母亲河;
这是一条加速腾飞的黄金经济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正在神州大地上唱响,母亲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放眼长远,谋划战略新棋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带给世世代代的人们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始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这里拥有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拥有上海、江苏、浙江等我国经济最发达和城乡居民最富庶的地方……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
翻开另一面,这也是一条东中西发展不均衡的经济带。如果把长江看作一条龙,作为“龙头”的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作为“龙身”、“龙尾”的沿江中西部地区,大多仍属于发展相对滞后的“洼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同饮一江水”,但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自东向西发展水平渐弱的格局。
这还是一条被“割裂”的经济带。政策缺乏协同、市场壁垒隐现、优势难以互补,一颗颗城市“珍珠”散落无序,产业同质化现象大量存在,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支流“不畅”等问题突出。
这又是一条环保警钟长鸣的经济带。一些地方无视长江水环境,在沿江地区密集布局高污染企业,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中下游水质不断恶化,河湖湿地萎缩,顶级物种纷纷告急……
人类因水而兴。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20世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崛起,莱茵河流域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繁荣。
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内陆,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流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的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如何依托这条黄金水道,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时代需要对长江经济带进行新的谋划。
站在时空交汇的重要节点上,纵览风云,经略八方,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重塑长江黄金经济带的大幕就此拉开。
三年多来,总书记调研考察的脚步,横贯大江东西。一路走来,不同的风景,一样的期许:
——2013年11月,湖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
——2014年5月,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今年1月,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盘纵横捭阖的战略新棋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悄然展开。2014年3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为长江巨龙涂上了点睛之笔。让龙头抬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巨龙将以崭新的姿态,腾飞。
黄金水道,畅通交通大走廊
江河滔滔,其势在畅。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货畅其流,至关重要。
与很多地方相比,长江的交通网不可谓不密,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也不可谓不发达。但与长江经济带肩负的潜力和被赋予的使命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
问题就是实际、就是方向、就是“有的放矢”的靶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国还特意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
三年多来,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的捷报频传。
——在上游,地处西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以铁、水、空三大枢纽、三大口岸和三个保税区为载体,构建覆盖全市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去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和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都居中西部首位。
——在中游,湖北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进入试运行,枯水期最小维护水深提高至3.5米以上,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中游通则长江畅,长江中游航运瓶颈被初步打通。
——在下游,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战略让宁波港焕发新生。来自江西上饶、安徽合肥等地的货运班列抵达后,可就地完成装卸,从宁波出海,驶往东南亚、欧洲、非洲。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今后,5万吨级海轮可从长江口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也可减载乘潮抵达。
——在全流域,2014年7月1日,沪汉蓉客运专线全线开通动车组,长江经济带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这条大通道把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和川渝地区紧密联系起来,最快的一趟列车全程只需15个小时,人们完全可以朝出锦官城、夜享外滩景。
路通到哪里,合作就延展到哪里。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带来高效率。加速推进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多式联运,成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协调和全域改革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年货运量将从2013年的179亿吨增长到270亿吨,客运量也将从181亿人次增加到310亿人次。
要素流动,东中西联动进行中
“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老母亲河的又一重要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期许已经结出不少沉甸甸的果实。
城市定位更加清晰。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通关一体化加速推进。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12个直属海关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5年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全面启动。据测算,一体化后,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时间仅需约一个工作日,成本减少约一半。
流域内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10月,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沿线省市将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质量,共建黄金旅游区域。
改革辐射带动效应凸显。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探索渐趋深入,以上海带动长江全流域发展、以武汉带动中游、以重庆带动上游的格局初显峥嵘。据统计,2015年前8个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的境外投资项目中,一半以上来自长江流域的企业,辐射效应明显。
人、财、物转移更顺畅。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湖北等沿江中部省份与上海等地一样,成为企业投资的乐土。2015年湖北与央企召开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取得投资总额6000多亿元的佳绩。
市场、开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流动起来了,经济的活力自然就容易加速迸发出来。2015年,重庆、贵州、江西的GDP增速均超过9%,湖北、云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6省市则都在8%及以上。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生态优先,绿色观重塑发展观
我们需要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母亲河?这是一道多选题。
“流金淌银”、“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连海”……除了这些以外,“生态优美”更是须臾不可或缺,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任何时候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的谆谆告诫,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众多工业、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长江。有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顶层设计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时进一步强调,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产业发展要体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成为沿江各省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自觉行动,并渗入到每项政策、每个举措当中,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重庆明确了渝东北三峡库区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构建沿江绿色廊道。为了保护库区水质,三峡库区生态大县云阳县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如今,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景象已经重现。
——江西正有序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在全省逐步建立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责任制和问责制,给生态空间保护戴上“紧箍咒”;湖北启动了2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用于推进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积极利用现有优势,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方面进行市场化探索,并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建成生态省的目标,届时,江苏省的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24%,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85%。
——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也在探索之中。2014年11月,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届市长联席会议上,长江沿岸27个城市达成《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等。
万里长江,浪花淘尽英雄。
千载重周,历史再展新猷。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今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新的航程已经开启。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共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风帆,乘风破浪,筑梦远航!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经济日报2月18日署名文章:古老母亲河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马志刚张双熊丽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