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大别山里摄出国际大奖

冬日的千里大别山云雾袅绕,景色迷人。一个因刘邓(刘伯承和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性大进攻序幕而闻名中外的大别山区,如今却诞生了国际大奖。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商城县是公认的“中国民歌之乡”,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让商城全球扬名。

 

虽然新春佳节将至,石城却整日穿梭于大别山区。春节前的民俗、民歌表演和几日前的一场降雪,成为他追逐的对象。

 

“我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土生土长在大别山区的石城,是一名骨灰级的摄影“发烧友”,虽然入行仅仅不足6年,但却摘遍了诸多“世界摄影大奖”。

 

在石城的“荣誉殿堂”内摆满了各类国际摄影大奖,囊括了FIAP(国际影艺联盟)、RPS(英国皇家摄影学会)、PSA(美国摄影学会)、UPI(国际摄联)等认证的国际摄影大赛中的所有等级奖项。这些国际大奖几乎全部取材于大别山区。

 

记者随手打开一个”2014年47届香港国际摄影纱龙”尚未开封的公文袋,里面有一本获奖作品集,一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勋带,一条美国摄影学会的勋带,四份入选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石城拍摄的《食野之苹》系列获得了“中华艺术摄影金马奖”。

 

该奖项的颁奖宗旨是褒奖在中华艺术领域获得卓越成就的摄影艺术家,获得者首先要在国内权威艺术赛事中获得最高奖才具备申报中华艺术金马奖的基本资格,系中华艺术金马奖之摄影成就最高奖。

 

《天上人间》、《暗香凌动》、《山里人家》……近日,石城带着中新社记者走进他的“荣誉殿堂”,一边展示其获得的国际摄影大奖的证书、奖牌及作品,一边讲述了他传奇的摄影生涯。

 

石城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范长江奖”获得者、摄影奇人王天定拍大别山的摄影作品,从那时开始触摸自已学摄的欲望。

 

虽然石城将其经历称之为机缘巧合,但他更看重则是用图片来表达对家乡的认识,“我这个好摄之徒,喜用镜头作笔,用一张张图片,或小城故事娓娓道来,或尖锐如匕首的杂文。”

 

与备受摄影界追捧的名山大川相比,当今反映大别山题材的摄影作品可谓微乎其微。自此,石城暗下决心要把大别山的一草一木一人及落后传到外界。

 

《报春》、《荷》、《一品秋色》、《冬韵》……大别山的春夏秋冬在石城的镜头中一个个绽放如花,石城脸上也笑开了花。

 

目前,石城已经有800余幅/次的作品,亚洲,美洲,欧洲,非洲,澳洲,港台等近四十个国家获奖和入展。

 

面对数不清的获奖作品,石城说,仍钟情于大别山的风情,“它承载了我对家乡的理解,纯朴、阳光和希望”。

 

从2013年至今,石城数次受邀出席参加美国、阿联酋、南非、德国、摩纳哥及香港等国际摄影大赛颁奖和交流活动。即便走出国门,他也不忘推介大别山,并邀请海外的摄影师到大别山采风。

 

与一些依靠拍片获利的摄影师不同,石城称其拍片开始是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现在最想做的也正在做的,是拍好家乡,作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把家乡介绍到全世界。

 

从踏上这条堪称“烧钱”的摄影行业起,石城说,“我的根在大别山,我搞摄影纯属爱好,拍的照片也从未出过手,最终也将留在大别山”。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得知此消息后,曾一度让石城兴奋地难以入睡,“大别山最终没有让人遗忘。”

 

受此影响下,大别山热闹了起来,一批批海内外摄影爱好者慕名而至。石城说,“我自己的接待量逐年上升,同时我还带出了一群推介家乡宣传的摄影人,有的已在国内国际频频获奖入展。”

 

在同行眼中,石城是一位大别山的忠实守望者。老摄影家丰子西称,“他是带着感情去拍摄大别山,有魂、有情、有天赋”。

 

同行几日前的照片显示,在大雪纷飞的大别山脚下,专心拍片的石城与大别山雪景共同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景。(完)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