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学生扮纳粹游行不过是民进党多元主义的产物

12月23日,台湾光复中学学生,因在校庆游行上扮演纳粹,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在以色列和德国的压力下,民进党当局责令校方做出深刻检讨和道歉,最终导致校长程晓铭引咎辞职,相关教师被送交“教评会”议处。

 

看上去整个事件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但圆满的本身只是就事论事的局限。在纳粹事件发酵的同时,光复中学因曝出曾消费和娱乐“雾社事件”而再次被舆论推倒风口浪尖。诸如龙应台在内的台湾名流开始反思,台湾的历史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更有台湾作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台湾整个社会和制度的毛病。

 

学校的确存在教育上的失职,但学校的问题只是整个台湾社会历史观错乱的缩影。在社会和国际压力下,民进党当局虽然对光复中学做了严肃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变成替罪羔羊。学生的无知和莽撞,不过是民进党所谓“多元主义”观念早已种下的祸端。

 

以反建制形象出现的民进党,一开始便以“多元主义”的口号,作为和国民党身份区分的特征。民进党利用“多元主义”的诉求,混淆历史观念,腐蚀和瓦解台湾的大中国意识形态,以实现“台独”这个终极目标。长期的宣传和引导,不仅使台湾民众身份认同发生错乱,也使台湾出现“求异存同”的尴尬局面,台湾民众在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并引发社会的分裂和对立,进而导致了政治上的内耗和空转,缺乏社会发展整合力。

 

纵观整个事件,不过是民进党多年作恶的副产品,这并不是令人震惊的意外,反倒是预料之中的不幸。台湾民主化后,国民党势力逐渐退出校园,而民进党却在学校内大肆施加影响,并向学生灌输自己自创的“多元主义”价值,在代际上建构起反建制的力量,甚至在在野时期积极鼓励学生的失控行为,为选举谋利。

 

但有趣的是,在纳粹事件发生后,执政的民进党却抛弃了这些曾经呵护的孩子,在并未做任何教育和沟通的情况下,惯例地将责任一股脑推给学校和学生。民进党今天可以将自己搬起的石头,砸在别人的脚上,将自己撇得干净,但也总有一天,会在搬来搬去中,被这块石头砸得四分五裂。奉劝民进党主事者要积极面对台湾社会左右为难的现状,尽快恢复社会共识,节省内耗成本,这恐怕是比如何巩固权力地位更有意义的事业和作为。(作者:王晓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