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湾失去了“建交”的价值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12-23 10:35:01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中国时报》23日社论说:圣多美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岛内民众并没有太大的震撼,因为圣多美普林西比仅有20万人口,领土不到台湾的3%,经济发展不好,在国际间也无任何政治影响力。不过需要考虑的是,“断交”骨牌是否已经启动,台湾是否还有被国际社会需要的价值?特别是,与大陆相比,台湾能够为“友邦”创造什么样的需要?
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没有永远的盟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当“邦交国”选择“断交”时,表示被“断交者”已经失去了被需要的价值。
两岸“外交”上的零和博弈开始于1949年,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是这场博弈优劣变局的关键年,台湾“邦交国”数量迅速减少,至1978年底与美国“断交”后只剩下22个。决定两岸胜负的因素是国际权力格局变化的政治因素。
在“外交”遭受挫折后,台湾全力发展经济,1980年代末台湾经济进入钱淹脚目的年代,大陆经济则才刚地步。1989年起,李登辉当局运用金钱力量,“邦交国”逐渐增至1992年的30个。让台湾提升“邦交”数目的重要因素则是经济力量。陈水扁当局时期实行“烽火外交”,但大陆在经济上已有实力进行金钱外交对抗,台当局“邦交国”数量又降至23个。经济因素是这段时间两岸外交博弈的主旋律。
马英九时期,因为“九二共识”的基本互信,两岸之间“外交休兵”。冈比亚选择与台当局断交,是其自己的选择,能够维持两岸“外交休兵”8年的因素,毫无疑问的又是政治,但此时已非国际权力格局的政治,而是两岸的政治。
圣多美普林西比与台当局断交后,台湾仅剩下21个“邦交国”。决定未来两岸“外交”博弈的当然还是政治与经济两因素。目前的现状是,国际政治的格局不可能有利于台当局,两岸的经贸实力也在快速发生变化,而台湾民众不愿、本身经济实力亦不足以与大陆再进行零和博弈。当台湾失去了被国际社会需要的价值,就是台湾真正边缘化的开始。
蔡英文当局或许不会像陈水扁一样进行“烽火外交”,但是她如果不能稳定两岸关系,迫使“友邦”自己转头离开,中国大陆乐观其成,等于是让台湾的“外交”逐渐自行窒息而亡。圣国主动与台湾断交,已是一个征兆,蔡当局能不慎乎!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