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龙应台演讲:我的祖国何止一条大河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12-22 09:38:32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旺报》21日发表评论说,日前,龙应台在香港的一场演讲这几天在网络上爆红,因为全场齐唱《我的祖国》让龙应台深感意外,在她看来,在香港的土地上这是政治不正确。而对许多大陆人来说,则有一吐胸中郁结之气的感觉。
龙应台影响力式微
其实龙应台的演讲主题《一首歌、一个时代》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目,大概6、7年前,在北大的百周年纪念讲堂上,笔者就曾听过龙应台讲过这个题目,现场也曾放过台湾的反共歌曲《反攻大陆去》之类。
那个时候的龙应台刚出版《大江大海》,社会评价仍以正面为主,因为这给大陆读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让长期习惯了大陆革命历史叙事的大陆民众意识到,那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不光是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单一面向,也有大时代下一个个具体个人的苦难经历,而从这种人的原初人道关怀出发,自然很容易得出反战的结论,至于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也就在无形中被消解。不过,这本书也让愈来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主题,更多的历史素材呈现出来,人们渐渐发现这本书背后夹杂着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
后来龙应台的一句“请用文明来说服我”,也经历了从认同到嘲讽的变迁,且以更快的速度祛魅。而这先后两次的大起大落,其实与她演讲的主题一样,同样是伴随着大时代的历史背景。
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两岸关系从此进入大交流、大开放的历史时期,愈来愈多大陆人开始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台湾,但随着理解的深入,对台湾的观感也从惊艳到失望,还夹杂着些许反感,当然,也有更多客观理性的声音浮上台面。但无论如何,在两岸互动的过程中,台湾的软实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绝对优势后,开始后继无力,难再说服大陆民众,或者只能在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群中取暖,现在台湾流行的同温层概念,或许正好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龙应台的想法与作法也不过是这个大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
龙应台其实是矛盾的,她在随后的一篇文章中试图解释那场演讲现场发生的事情,她急欲澄清她对这首红歌没有偏见,反而认可一些香港人在特定的历史年代之所以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对祖国的向往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感。但龙应台又不肯就此认可这个“祖国”的正面价值,于是她又将这首歌消解为不同的个人记忆,比如往日初恋、家国情怀,或者某种不堪回首,最后变成“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
爱国不分三六九等
这首歌为什么能够打动人?既然龙应台也认为歌曲的力量强于刀剑,那么这首歌震撼人心的地方恰恰在于那种对于祖国的炽热情感,不是诉诸革命激情,也不是空喊口号,而就是从身边的一条河、一个人说起,这一条河、一个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和人群,而是这个国家的具体形象,是人们爱国情怀的载体,当然是最淳朴的情感,因此从1956年至今依然长盛不衰。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首红歌然后再予以贬低,恐怕是真的低估了那个年代一系列伟大创作的旺盛生命力。从这次网络传播的影响来看,那么多人藉此机会展现自己的自信心,说明他们不再被华丽的辞藻所轻易说服,这当然也意味着龙应台的影响力在式微。
有意思的是,许多台湾人面对这一场面更为纠结,原本龙应台在台湾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因为她的对照组是大陆,特别是触及大陆的爱国主义,却又完全符合台湾的“政治正确”,因此大家不加以讽刺,实在也说不过去。
问题是爱国何时变成负面词汇?以及爱国什么时候也要分三六九等?我的祖国当然不会被消解成一条大河,龙应台的解释和许多人配合的嘲讽,终究不过是自我催眠的过度解读,就如同《绿岛小夜曲》在被无数次辟谣之后,还是会被许多人执着地认为是绿岛政治犯的情歌一样。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