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港珠澳大桥促粤港澳三地区域产业升级

学者:港珠澳大桥促粤港澳三地区域产业升级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今年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汇聚三地学术界人士就各方面进行研讨。在交流环节上,学者分别对三地在环保、科技创新、法律及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分享研究成果。

 

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副会长陈锡侨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粤港澳三地都可为此作出贡献,应着手研究如何提高能源效益,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及地热能等能源。他表示,内地多个省市正大力开发风电及太阳能,都有大规模的新能源建设,相反港澳两地则较少。他又指,推动电动车在城市使用,可助提高能源效益。

 

港创新科技发展滞后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指,比较香港和深圳两地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指两地同于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创科,但至今深圳的创科发展却较香港领先,香港的研发经费及研发人员投入,以至专利授权都落后于深圳。

 

她分析指,香港创科发展落后,因香港依靠传统产业,如金融、地产及消费服务等,推高经济增长,但这反而妨碍香港发展创科产业,因社会认为创科对GDP的贡献少,香港的创科产业并未从地区的高经济发展水平中获益,而港深科技合作与香港创科亦不具有显著关系。她建议,特区政府需确定创科产业为香港未来产业发展主导的理念,并推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营造创新氛围及平台。

 

澳门社会科学学会理事谢汉光指,将于2018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可令港澳两地通车时间缩短至半小时,有效加速珠三角地区的区域融合,港珠澳三地人流、物流将增加,有利珠三角及广东西部的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大珠三角经济圈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他又指,大桥对澳门本身的帮助,除惠及当地的博彩及旅游业外,亦可巩固当地房地产市场,并适度促进澳门多元发展,如发展会展商务及金融业。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蔡镇顺指示,随着粤港澳合作增加,三地间的法律冲突亦随之浮现,主要因三地的法律原本基于不同体系法律。他建议,要防止三地法律冲突,要加强交流沟通。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陈俊指,早前向733个由初一至高三的澳门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积极心理资本,即自信、韧性、希望和乐观,发现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有助增加他们与学校联结、友谊及自尊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