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内阁”为何让台企业界焦虑?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10-28 16:23:27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日前,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率多位“内阁成员”与工商业界座谈,据台媒报道,业者在会中提出八项建言,仅获一项明确答案,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直言指出,台当局不要“盲目”追求分配与创新。台湾《联合报》26日发表社论指出,林全“内阁”有“财经内阁”之名;但在施政上,却缺乏财经面之施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的现象。社论直言,台湾的生命力根源在经济,林全真的比张忠谋更懂经济,又更懂分配吗?
社论摘编如下:
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率多位“内阁成员”与工商业界座谈,原为沟通意见,但双方缺乏共同语言,互动不畅。业者在会中提出八项建言,仅获一项明确答案,其余皆沦为经济理论与现实间高来高去的大哉问,双方只能“盍各言尔志”。表面上看,林全“内阁”有“财经内阁”之名;但在施政上,却缺乏财经面之施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观察企业界在会上的发言,可看出他们普遍感到焦虑,也难掩失望。前一天才在台积电运动会上发出4.3亿元(新台币,下同)“大红包”给员工的张忠谋,这次在林全面前说了重话,要求当局不要“盲目”追求分配与创新,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其他,还有多位拦路申诉的企业家,却无法获得回应。
蔡当局上台后,由于两岸政策上的变化,先冲击了陆客相关的观光、游览车、土特产等业;影响虽众,但多半仅及中小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五个月来当局在劳工、电力、产业发展上的各种作法,逐渐让大型企业及科技大老感到不安,不知当局将把台湾经济带向何方。这股弥漫在工商产业圈的不确定感,恐怕不是无病呻吟;至于台湾能否平顺渡过这次激烈转型的阵痛,似乎仍看不清前方的路。
归纳日昨企业界在会中的建言,大略可分为几点:第一,县市政府利用地方自治法规对企业的干预,有愈形严重的趋势;第二,因非核、减碳、停机而影响供电,对产业的稳定经营是一大威胁;第三,当局经济三主轴定调为创新、就业和分配,忽略了“成长”才是关键;第四,处理劳工休假议题,应考虑企业承受力;第五,其他各种金融税制、证券化、及股利所得分离课税的检讨。
从上述建议看,撇开第五点是任何时期都有企业要求减税的情况不谈,其余四点都是蔡当局上任后才发生的变化,因此备受关注。这些变化,包括非核减碳、重视分配和创新、劳资关系的再平衡等,主要是蔡英文基于不同的经济路线及社会理念而来,自有其理想性,很难一笔抹杀。如果民进党真能透过精准而英明的决策,落实社会公平及产业创新的理念,把台湾带向更均富的境界,当然是令人期待的事。
问题是,我们并不是生在一个真空、无菌的世界,而是活在一个荆棘密布、充满竞争的世界。蔡英文要改造台湾,不能无视目前身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必须审慎评估其间的变数和阻力,并设法突破障碍,找出实现之路。而目前看来,无论是在企业家或一般民众眼中,蔡当局的态度恐怕都太过乐观,乃至一厢情愿;她的许多政策,似乎只订得出目标,却画不出路线图。举例而言,台当局夸示发展绿能,却无力面对缺电危机;奢谈亚洲硅谷及创新产业,却停留在“盖园区”的思维;连平抑蔬菜价格都反应迟缓,且失业率不降反升,却高谈阔论分配正义;这些,都是目标和手段背离的例证。
企业界对台湾发展前景的焦虑并非无的放矢,许多民众其实也有同样的忧心,只是内容未尽相同。人们担忧的,并非经济或营业成长的高低,而是台当局勾勒的台湾愿景究竟有多少实现可能;主要理由是:一,蔡当局上任至今,在整体施政上表现得相当生涩,不时脱线;以这样的团队表现,恐怕连维持稳定发展都有困难,遑论大步跳跃向前。二,林全“内阁”虽有财经“内阁”之名,却因台当局应对上的生疏屡屡陷于困境,且其团队忙着推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竞选承诺,几乎无暇潜心思考经济发展。三,目前林全的职位已汲汲不保,若偌大的预算和经建基调都在他手中仓促定下,未来这些宏大的蓝图将何以为继?
财经“内阁”和企业界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人们关心的事;但台湾的生命力根源在经济,大家想知道:林全真的比张忠谋更懂经济,又更懂分配吗?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