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确保信息出入畅通无阻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1-28 10:23:13 | 来源: 人民日报 |
从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网络发布政府新闻,到各式各样的发布会吸引记者采访;从每晚“幻彩咏香江”灯光秀“飞龙”标志与无数游客见面,到大小各异的宣传标语和漫画惹人驻足……所有这一切,幕后都有新闻处人员忙碌的身影。
作为特区政府与大众传媒之间的桥梁,香港政府新闻处可谓是“肩负重任”,不仅兢兢业业为政府服务,更勤勤恳恳为香港发声。正如桥面上的双向行车道,新闻处确保着信息出入政府畅通无阻。
200余新闻主任进驻各政府部门
时刻把握本地传播动向
一进新闻处,记者就被墙上悬挂的两块深红色牌匾拖住了脚步。牌匾上有政府新闻处的标志,更用烫金字体记录着历任新闻处处长的姓名。
现任新闻处长聂德权向记者介绍说,香港政府新闻发布方面的一个特色,是大多数政府部门中负责新闻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新闻处统一派出,工作在各部门,编制上属于新闻处。目前,共有200余名专业的“新闻官”进驻各决策局及部门,负责撰写新闻稿、回应传媒查询、安排记者采访及公关活动等。
比如,特区政府高官的新闻秘书,就由新闻处总新闻主任担任。目前共有14名总新闻主任出任政府主要官员私人办公室的新闻秘书,例如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新闻秘书等。聂德权说,新闻秘书负责安排传媒与官员联络等公关事项,但有时他们也会在幕后参与撰写司、局长的采访稿,或提供公关意见。
另有35个决策局及部门设有新闻及公共关系组,例如海关、劳工处、警务处及司法机构等。其中,属警务处警察公共关系科的编排最具特色。副处长梁文滔解释说,由于警务处部门性质特殊,各科室“大佬”必须具备警衔,因此警察公共关系科便出现一名总警司带领30多名新闻主任的有趣场面。
聂德权补充介绍,新闻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大众传播研究,包括研究本地媒体动向及舆情,并于每日定时向行政长官及各司、局长汇报。
助理处长梁润芝说,新闻处有专门的舆情研究组,组员会于每天清晨编撰新闻、社评及电台节目等内容的摘要,并搜集主要新闻简报,在官员上班前送交各决策局和部门参考。就政府特别关注的事件,新闻处还会编写专题报告。
此外,政府各决策局和部门必须了解市民对其工作范围内的建议和意见,而新闻处就是这些舆情“进入”政府的其中一个重要通道。
同日回复查询
“数码媒体组”玩转“互联网+”
与最初设想的热闹场面不同,新闻组安静又秩序井然。办公室正中央,几张工作桌两两拼起,组成一块长方形开放式工作台;台面上8部电话座机一字排开,4名工作人员分坐两旁,工作台的前侧墙上还平行挂有5部电视机,滚动播放香港各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香港政府新闻处助理处长叶洁英介绍,这里便是新闻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处理传媒查询的“主战场”。
正坐在工作台边的一名高级新闻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大约3至4人一组,每天由2组人轮班,每班12小时,分别始于早上8点和晚上8点。问及最忙是什么时候,他毫不犹豫表示,一定是傍晚到深夜,“因为这时候记者在赶稿,编辑也准备上版”,自然是查询的高峰期。
回复传媒查询,一般需时多久,会不会错过新闻的时效性?叶洁英说,正常情况下,当值新闻主任会立即答复查询,即使未能立即回应,也会想方设法在同一天内予以答复。
全日咨询,终年不断。新闻处的这项“福利”,所有本地记者都不陌生。有一位本地同行曾于傍晚致电询问十几年前的政府经济数据,对方回答年代久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结果1小时后就发回详细数据,使她得以在当天截稿前完成稿件。
除此之外,新闻组还有专门负责编辑稿件并提供英译本的组员。一名新闻主任向记者演示编辑过程说,对于大多数政府部门发来的新闻通稿,他们是发稿前的最后把关者,确保内容正确无误,另外编辑工作还包括配图、调整文本格式及校对等。
走出新闻处办公室,一步之遥的“数码媒体组”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年轻人多、氛围轻松”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其中编撰同事、多媒体记者、社交媒体小编、技术人员配合无间,人人都干得热火朝天。这里是特区政府与移动互联网的“接触点”。
他们负责的特区政府新闻网,目前在本地所有政府网站中搜索人次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天文台。“数码媒体组”还经营多个社交媒体账号。叶洁英介绍,采编组也如普通记者一般,需要频繁出门采访、拍摄短片,为网站新闻提供影像素材;另外,网站每周日还会做一篇特写,或记录当下时事,或挖掘有趣故事,例如单车锦标赛、闹市中的古迹、二代港人回流等。
叶洁英展示了一个月前刚刚研发出的“香港政府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我们暂时每天只能发一条推送,所以拣选时特别难以取舍”,她笑说,“但界面设置了实时新闻、社交媒体、流动程式等按钮,连结新闻网的所有新闻和资讯,十分方便,大家可别错过了。”
“香港品牌”走向世界
本地宣传深入民心
如何向海外市场推介香港?一个看似与新闻并无太大联系的问题,却也是新闻处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聂德权介绍说,宣传香港,新闻处不是在“单打独斗”,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旅游发展局等都是他们合作的“常客”。
举例来说,“香港品牌”这个宣传平台一直是新闻处向国际推介香港的有效方式,其轻松活泼的“飞龙”形象,已经为本地及海外各地熟知。而其辖下的香港品牌管理组通过宣传、印发刊物、制作纪念品等推广“香港品牌”,进一步宣传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角色。
2015年6月,“香港品牌”展开新一轮名为“见·识香港”的宣传活动,着眼于香港的软实力、成就和抱负,将“积极进取、自由开放”等核心价值及“多元共融、活力澎湃”等生活特质呈现于世人眼前。
国际市场固然重要,本地宣传事务也同样意义深远。每一名香港市民或访港旅客都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接触过此类宣传。例如公交车站内的“禁毒”标语、人行天桥上的“道路安全”横幅或巴士车身上的“防止虐儿”宣传画等,都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聂德权说,大到政府政策,小到教育活动,只要入了政府新闻处的“法眼”,宣传功夫自然就会“做到足”。(陈然)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