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南向政策”不过是缘木求鱼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9-14 10:31:24 | 来源: 海外网 |
原标题:台湾“新南向政策”不过是缘木求鱼 ——四论台湾“新南向政策”
台湾行政机构近日宣布通过“新南向政策”纲领,“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将由“新南向”办公室负责政策规划,由行政机构下属的经贸谈判办公室负责政策协调及推动执行,确立目标市场为东盟十国、南亚六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个经济体。此时距离2015年9月22日,蔡英文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几近一年时间。
众所周知,分散对外投资和实现贸易多元化一直是台湾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而“南向政策”是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自李登辉时代起,台湾已先后推行三波“南向政策”,但均因未妥善处理好两岸关系问题,以至于徒劳无功。然而,新执政的民进党当局并未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仍试图“走出新路”。
长期以来,台湾一直与东盟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保持着较为紧密的经贸关系,而且台商深耕东盟及印度多年,已在当地形成绵密的生产与人际网络,构成台湾与东盟及印度进一步密切合作的基础。但随着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变化,中国大陆与东盟、南亚和澳新之间机制化的合作迅猛发展。因此,“新南向政策”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必然会直接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格局形成碰撞,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格局下台湾的发展空间有限。众所周知,2010年中国大陆就与东盟10国成立自由贸易区。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建构以及中国大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的落实(中国-印度FTA协商一直在进行),中国大陆与东盟、南亚及澳新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全面提升,合作不仅涵盖市场准入、关税减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更涉及技术、环保等深层次领域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新南向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对相关经济体的投资与贸易,但也将面临更高的进入门槛,且在两岸缺乏政治互信的大背景下,还会面临更大的参与瓶颈,无法达成与相关经济体实现机制化合作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新南向政策”不可能解决台湾面临的产业竞争力下降和外贸多元化的困境,甚至还将进一步导致台湾产业的加速流失。
第二,弱化台商在大陆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当前,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体现为经济的结构性减速,引发外贸增速下降、内需市场作用提升、环保压力加大、成本进入上升通道、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等。这一变化的核心是大陆经济开始从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追求GDP成长转向实现民众收入的实质成长及公平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应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不再是继续“逐草而居”。因此,在“新南向政策”实施过程中,台商如不克服痼疾,而只是简单的追逐低成本优势,将会进一步弱化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追根溯源,克服与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两岸互信的增强与合作的深化。但由于台湾当局至今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因此,两岸正式沟通协商难以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推动以“新南向政策”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战略无异于缘木求鱼。
(盛九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