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潮籍青年返乡“寻根” 感受潮汕传统文化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08-25 17:07:17 | 来源: 南方日报 |
澳门潮籍青年在学习潮汕剪纸。丁艺丹 摄
8月16日至18日,澳门潮汕文化协会短期培训课程在汕头大学开课,课程以“寻根”为主线,串联潮汕民间歌谣、侨批档案、“过番”文化等内容,通过与潮艺大师学潮艺、与潮剧演员学表演、听潮汕方言“大咖”讲方言、到博物馆感受历史等方式,将潮汕话的学习与文化的体验结合起来,帮助澳门第二代、第三代潮汕籍学员学习潮汕文化,感受乡音乡情,激励他们传承团结、勤劳刻苦的潮汕精神。
澳门潮汕文化协会会长陈维炽介绍,这是该协会第一次与汕头大学合作开办为期3天的短期培训。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澳门潮汕籍青年,与其一起感受潮汕文化的魅力。
潮汕籍学员热衷学习家乡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百越的古里人和疍人讲古台语,潮汕老一辈人有称自己的母亲为‘妳’,可以看出古音保留下来的痕迹……”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凡凡一边指着投影仪幕布上的潮汕地图,一边带着来自澳门的学员们追溯潮汕方言的起源和发展。台下的34名学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出现的陌生词语组合,饶有兴趣地小声练习发音,一旦碰见自己熟悉的词汇,便一脸骄傲地喊出声来,这样的场景令人忍俊不禁。
“很少有机会能像现在这样了解潮汕方言,虽然在澳门的家里偶尔会讲,但今天学到的东西,比如潮汕方言的历史起源,是平常很难接触到的。”作为澳门第二代潮汕籍青年,何颖霖从小就被父母要求“一定要会说潮汕话”,在遇到同乡时,必须得用家乡话与之交流,偶尔还陪他们观看潮剧。”
“学习潮剧表演,动手做剪纸,唱潮汕歌谣,我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何颖霖说:“其实我每年都跟随父母回乡探亲,但此前很少深入了解潮汕文化。”
林纶旭在谈及自己在培训期间的见闻时,直呼“很惊奇”。作为澳门第三代潮籍青年,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潮剧这一独属于潮汕地区的剧种,“没想到家乡居然还有这样生动的剧种。课上,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表演。”
林纶旭告诉记者,这不是他第一次参与澳门潮汕文化协会主办的活动,“之前我加入过一支‘童子军’,到潮州参观湘子桥和韩文公祠。”在他看来,对于出生和生长于澳门的年轻一代来说,有些潮汕文化正在逐渐失去“痕迹”,“我希望在接触更多家乡文化后,能向别人更好地介绍潮汕,将潮汕文化传播出去。”
课程设置讲究高雅与趣味结合
据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介绍,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文学院曾举办过相应的体验活动,吸引来自日本、香港等地学生前来参加,有时也有侨胞参与其中。
“把活动对象集中在澳门的潮人后代,推广内容也仅聚焦在潮汕文化方面,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举办。”为期3天的培训活动,文学院为学员们安排了潮汕乡土与潮汕文化、潮剧表演艺术、参观汕头市开埠馆等6项内容,涵盖主题讲座、课堂体验、实地参观等多种学习方式。考虑到有些学员对潮汕地区了解有限,文学院特地安排了潮剧表演、剪纸学习等“接地气”的活动,激发大家的学习乐趣。
“我们希望学员们在培训活动结束后能够学有所成,增长见识,而不是仅仅经历了一次简单的观光旅游。”在杨庆杰看来,高雅的文化品味和学术体验是一所大学应该给予这些澳门侨胞最基本的东西。
回汕交流重在培养文化认同感
“现在旅居澳门的潮汕人数量约有4万—5万,他们平时工作繁忙,有时为了方便沟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只讲粤语。”陈维炽认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潮汕文化的延续与推广,“文化协会有责任让下一代人认识乡情,关注家乡的发展情况,从而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然后以点带面,进一步关注国家发展,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是他们组织这次短期培训的初衷。
“潮汕精神讲究团结、勤劳刻苦,希望学员们能够将它带入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之中,甚至能在下一代中延续。”对于汕头大学文学院设置的课程内容,陈维炽很是赞赏。在他看来,紧凑的进度安排和类型繁多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潮汕文化,“产生一种我是潮汕人的自豪感。”
为使澳门第二代、第三代潮汕籍年轻人从“根”处开始继承文化,澳门潮汕文化协会以社团为平台,联合众多潮人,每年回到潮汕地区组织交流活动。“澳门的饮食文化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潮汕的烹饪技艺又独具地方特色,因此我们曾经邀请澳门著名的烹饪大师,与我们一同来到潮汕进行厨艺交流。”陈维炽说。(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实习生 丁艺丹)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