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孙逸仙博士团”访苏之旅

1923年8月16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由蒋介石率领启程前往苏联,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考察。

 

1923年秋,由蒋介石领衔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多年后,蒋介石断然否定这次访苏之行,称他对俄国革命,“第一时期的感想是同情的,第二时期的感想是失望的!是反对的!这种变迁,乃是实地考察的结果”。事实真的如此吗?考察历史事件,如果仅仅站在政治人物后来的立场和说法而得出结论,往往会与历史真相存在很大差距。

 

事实上,蒋介石是毛遂自荐,以“小孩要糖吃”的赌气方式闹着去苏联寻求“革命出路”。

 

早在1919年初,蒋在福建军事前线,就曾暗下决心:“今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他再三提出要去俄国“考察政治”,寻找出路。当时孙中山正在护法讨伐北方军阀,热衷于倚靠地方军阀势力,还没下联俄的决心,于是漠视了蒋介石的要求。而蒋的性格又相当固执,认准的事通常很难改变看法。1920年3月,他再次上书孙中山,用俄国革命成功的例子,力劝孙中山:“本党惟有团结内部,放弃外交,以苏俄自强自立为师法……”,坚持认为:“赴俄考察政治,为彻底解决国是之计。”

 

青年蒋介石

青年蒋介石

 

1922年6月,在经历陈炯明叛变之后,孙中山终于决定正式向苏俄求援。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几番接触后,孙中山想派廖仲恺、朱执信等去苏联学习。马林对此表示欢迎,并建议派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并就苏联援助中国革命问题进行谈判。 酝酿许久,1923年7月,孙中山决定组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出发苏联。身在香港的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立即给时任大元帅府秘书长的杨庶堪写了一封信,表达他对孙中山的要求:“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孙中山答应了蒋的请求,委任其为代表团团长。8月5日,蒋回到上海,当即约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国民党人张继、汪精卫等商组代表团事宜。最后敲定代表团由4人组成,蒋介石为首席代表,其他三人是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王登云、沈定一。在代表团出发前,孙中山分别给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等去信,特别向他们介绍了蒋介石的情况,说明蒋介石是他的参谋长,是可以信赖的代表。随后又向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写信,通报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去苏联参观访问的性质和任务:“将讨论我们的朋友靠什么方法和途径,能够对我在我国的工作给以帮助。”

 

1923年8月16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一行由上海乘“神田丸”号轮船启程,经过9天的奔波,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

 

从9月2日至11月29日,3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先后与苏联军事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外交人民委员齐采林、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等进行了会谈,了解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和苏联的建设情况。9月16日,蒋介石第一次参观苏联军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诚,“说了许多夸奖和感动惊讶的话”。并一再要求向士兵讲话,以表达他的感受。他讲话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声称“红军是世界上一支最勇敢、最强大的军队”,其秘密就在于“与人民的团结一致”。他说:“你们战胜了你们国内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但你们还没有消灭世界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你们要准备和他们决战。”表示:“我们来这里学习并与你们联合起来,也准备在同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牺牲”。

 

1923年5月的苏联红场阅兵。四个月后蒋介石到访莫斯科,对苏联红军赞不绝口。

1923年5月的苏联红场阅兵。四个月后蒋介石到访莫斯科,对苏联红军赞不绝口。

 

蒋在莫斯科期间,又是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又是读《共产党宣言》,“久久领略真味,不忍掩卷”。他对苏联整体的印象,虽也时有批评,但更多的是感慨与触动。

 

那么,蒋介石此次访苏有没有失望和不满?有。9月21日下午,蒋介石会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齐采林时谈到蒙古问题。外蒙自20世纪初由沙皇俄国策动独立后,一直是当时许多中国人的一件痛事。蒋介石希望苏俄放弃对蒙古的操纵,但双方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

 

此前苏联政府已经答应帮助孙中山在西北建立军事训练基地,蒋此行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向苏联提交军事计划书并商讨具体实施步骤。未曾想,当蒋提出该计划后,苏联方面却转而表示:“在今后几年内,(国民党)唯一的任务就是进行政治工作。开展军事行动的内在条件成熟之日,才是采取军事行动之时。依照提供的方案采取军事行动,无异于冒险,注定要失败”。蒋介石对于苏联出尔反尔和在外蒙古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极度不满,称“俄党殊无诚信可言”。

 

11月29日,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离开莫斯科,提前回国。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蒋介石对苏联无视中国利益的不满;二是当时国民党的改组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国民党的一大即将召开,为了争取和巩固在孙中山眼里和国民党内的地位,不得不提前回国;三是由于蒋介石的固执,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常常与张太雷、沈定一等产生争执,使考察访问无法继续下去。代表团内形成了两派,沈定一和张太雷是一派,蒋介石和王登云是一派,两派之间有时会为某一问题发生口角,有一次还差点打起来。代表团各种计划、考察工作、对俄交涉以及一切意见和主张,都不能一致,妨碍了考察访问的进行。

 

回国后,蒋介石把这3个月的苏俄之行,考察、会谈所得的资料和印象,写成《游俄报告书》提交孙中山。1923年国民党组织的这次访苏之行,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总体上,孙中山是满意的,坚定了以俄为师的联俄决心。

 

参考文献: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叁):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