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排水系统沉淀六百年工匠精神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丁旭):近日,近600岁的紫禁城,因为京城连日大雨成为关注焦点。在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中,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没有出现明显积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强大排水能力。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揭秘故宫大雨“不看海”的原因,既是古人建筑营造的智慧与匠心,也是今人保护遗产的执著与悉心。

 

单霁翔介绍说,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的地面顺应北京地理环境,整体走势亦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

 

为了使紫禁城排水功能永葆青春,故宫博物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除了保护古代排水文物本体,还对排水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单霁翔说,目前故宫使用的排水系统中,90%仍然是古代的排水系统,10%不到是后来补充完善的新系统,尤其是过去没有的排污系统。

 

日常环境的维护对排水系统功能发挥影响很大。对于观众接待量极大的故宫博物院来说,垃圾是排水系统大敌。观众丢弃的饮料瓶和餐巾纸等垃圾,经常把一些排水口堵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重视院容环境维护,长年保持地面清洁,从而维护和改善了故宫的整体排水能力。故宫开展的临时建筑整治,也使部分占压排水设施、影响排水功能的问题得到纠正。长期没有使用的暗沟等设施得到清理与疏通,重新发挥排水作用。单霁翔表示,和古建筑一样,排水设施如果不使用,损坏得会更快。他希望这些古代的排水设施,都能健康地发挥作用,能够“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