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学习国际法的中国留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国际法不能成为政治工具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07-14 10:10:06 | 来源: 人民网 |
7月12日中午12时,在荷兰学习国际法的中国留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揭露所谓南海仲裁案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径。“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公开信,就是要抗议这个非法的仲裁案,要让人们听到理性而公正的呼声。”公开信发起人、全荷公派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彭芩萱告诉记者。
“南海仲裁案实质上是一出政治闹剧,但披着一件国际法外衣,对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人来说具有很大欺骗性。”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国际法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彭芩萱对本报记者说,“作为一名研习国际法十多年的学生,我不能容忍国际司法程序被菲律宾滥用,也不能容忍国际法权威被临时仲裁庭伤害”。
为维护国际法尊严,把南海仲裁案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彭芩萱发起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与在荷兰学习国际法和海洋法专业的几十名中国留学生一道,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十易其稿,终于在近日完成公开信的英文版起草工作,并翻译成中文、荷兰文、法文、俄文等多个语种。“西方媒体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大多充斥对中国的偏见。与外国教授和学生讨论时,他们对案件实情的了解之匮乏让我很震惊,这是我们用多语种发表这封公开信的原因。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小组成员、乌特勒支大学国际公法和金融硕士研究生王智利说。
“南海仲裁案的立案和临时仲裁庭的组建明显是一种滥权行为。”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国际法的硕士研究生张彤对本报记者说,临时仲裁庭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法治精神的做法,刻意偏袒菲律宾,因此南海仲裁案从源头上就是不公正、不合法、不合理的,其最终裁决结果自然也是无效的。
临时仲裁庭仲裁员阿尔弗雷德·松斯是乌特勒支大学法学院海洋法教授,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担任顾问。他公然改变原来的观点,和其他仲裁员一道,不顾中菲南海争端的根源和实质,完全迎合菲律宾的诉求。
张彤认为,国际法不应该成为某些国家实现政治意图的工具,临时仲裁庭的做法实在令人失望。
彭芩萱说,“海牙被视为国际法之都,但在这个地方居然能有一个如此荒唐的案件立案并存续,这是对国际法理的亵渎,对国际正义的践踏。对于这样一个别有用心的案件的危害性,国际法学人不能默不作声,我们必须站出来,用学理的力量揭穿其中的鬼把戏!”
当日,公开信送达联合国法律事务厅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司,请其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缔约国转交,也发给了国际刑事法院、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海洋法法庭等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一些西方国家主流媒体以及知名大学的法学院。为广泛传播正义的声音,扩大公开信的国际影响,研究小组在很多网络平台上开设账户,取名为“法眼看南海”。截至记者发稿时,公开信已得到全球2万多人的网上声援,其中大多数是各国法学专业人士。
(人民日报荷兰海牙电 记者 任 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