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奇人”的张静江

张静江,出生于江南丝商巨贾之家。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任驻法商务参赞一职,并开始在国外经商。自从与孙中山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支持。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致力于国计民生的张静江,与大权独揽、独裁中国的蒋介石矛盾日深,后来因与蒋介石亲信陈果夫、黄郛等人的冲突,1930年被免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静江先避居汉口,后经中国香港赴瑞士、美国,寓居纽约。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佛名智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孙中山和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其为“革命奇人”,而蒋介石则称其为革命“导师”。然而,具有如此威望的人,晚年只能“卧禅”,漂泊海外数十年,着实可怜。193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美国纽约。

 

革命奇人张静江

革命奇人张静江

 

张静江离开家乡南浔之前并不出名,只是一个富家子弟而已,但他行侠仗义,深受乡亲们夸奖。由于南浔张家资产雄厚,是南浔“四象”之一。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谚语,据《湖州风俗志》载:“象、牛、狗其形态大小颇有悬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财之程度,十分形象。民间传说一般以当时家财达到白银百万两以上者称 ‘象’;五十万两以上不足百万两者称‘牛’;三十万两以上不足五十万两者称 ‘狗’。”张家与张静江的外祖父庞家均被列为“象”。而其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矰,“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人杰(张静江的字)自幼受熏陶”,两人对张静江一生的影响很大。

 

位于湖州市南浔镇的张静江故居

位于湖州市南浔镇的张静江故居

 

在张静21岁时,其父以白银10万两捐得二品候补道衔。1902年,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此次法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时,由于张静江对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举十分钦佩,曾问孙中山:“君非实行革命之孙君乎?闻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还与孙中山约定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当时的孙中山因与他只是萍水相逢,对其言语并不信以为真。

 

分手之时,张静江留给孙中山一封信,让他到美国后去纽约市第五街566号他所开办的通运公司,领取资助革命的活动经费3万元。孙中山将信将疑,待到美国后他把信交给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回来。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

 

风景如画的南浔古镇

风景如画的南浔古镇

 

自此之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静江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进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助起义。因此,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者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孙中山对张静江资助革命的义举十分感激,曾让胡汉民回信以表示感谢。

 

张静江随即复信:“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为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由此可见张静江对于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与满腔的爱国热情。

 

1906年3月,在胡汉民等人的主持下,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并积极介绍浙江南浔的富豪们加入到革命的阵营中,如,他大哥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上海中国银行董事)等人介绍给孙中山,并发展成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成立之前,浙江南浔加入革命队伍者大多数为“四象八牛”的成员。这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来源。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在这一时期,张静江不但在经济上支持革命,而且还资助革命者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6月,创办《新世纪》周刊,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1905年,当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之时,发行《民报》作为其机关刊物,在东京留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与此同时,为了与东京的《民报》遥相呼应,在欧洲宣传中国革命的思想,使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了解革命、赞助革命,张静江联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褚民谊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世界社”,同时创刊发行《新世纪》周刊,紧密配合国内外的诸多革命报刊,大力宣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让全世界从舆论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参考文献:

程继隆《落暮:国民党高官的最后岁月》,团结出版社,2014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