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启动:摸清海外中文古籍家底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启动:摸清海外中文古籍家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藏《文章正宗》资料图片

 

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著录,南宋学者真德秀编纂的《文章正宗》,国内仅存藏有元代以后的版本。根据世界数字图书馆搜集的数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一种二十四卷本的宋版《文章正宗》,但保存下来的只有四卷。近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在编纂馆藏中文古籍目录的过程中,发现了宋版《文章正宗》的第十四卷,目前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

 

日前在京举办的海外中文古籍资源建设论坛上,谈及这卷《文章正宗》的价值,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认为,这是该馆编纂中文古籍目录的重要成果之一。随着由中华书局主持、海外藏书机构共同参与的《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的启动,越来越多沉睡在国外图书馆库房里的中文古籍被唤醒,越来越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贵中文古籍以各种形式得以重新面世,中文古籍的家底将越来越清晰。

 

上对得起祖宗 下对得起后代

 

2013年,《中国古籍总目》全部出版完成,标志着国内馆藏中文古籍的品种、数量及收藏现状已基本摸清,编纂一部《海外中文古籍总目》被提上议事日程。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内战争频仍,很多古籍流散海外。时至今日,究竟有多少古籍在海外存藏,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将分散在海外至少上百家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全部统计清楚,囊括在一个总目录之中,难度可想而知。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有一个共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不仅值得做,而且必须做,既然暂时无法做真正的“总目”,那就逐个击破,先将海外各馆中国古籍目录分别编目,最后再统一编制联合目录。

 

“编纂《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介绍,北美差不多有90个东亚图书馆,中文藏书近1000万册,其中不少是中文古籍,他呼吁更多海外机构加入《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促进中文古籍善本以影印、数字化等形式回归祖国。

 

中华书局文献影印中心主任姜红介绍,目前已有13家海外藏书机构加入《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图书馆已经交稿,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书目即将编纂完成。与此同时,中华书局正在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堪萨斯大学等十余家东亚图书馆洽谈合作,东亚、欧洲多国的编目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最重要的目标是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家底,即有什么、有多少、藏在哪里,判断文献的价值则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的设想中,未来《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纸质出版物,而且将成为一个网络化的开放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中外互动 合作编目

 

对于《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的价值,学界早有共识。然而,即使在国内,古籍编目工作也堪称“冷门”。在海外延揽古籍编目专业人士,无疑更为困难。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介绍,美国很多中小型图书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像马里兰图书馆根本就没有中文研究馆员。有的图书馆即使有专业人才,人力又极其有限,往往一人兼管中、日、韩三个语种的文献,从事中文古籍编目的时间难以保证。

 

“我们非常愿意参加《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但实在没有人力、财力另起一个班子来做这个项目。”郑炯文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有四万种之多,只能由国内编目专家协助编纂:专家将哈佛燕京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据与该馆曾经出版过的纸本目录进行核对,遇到疑问,再通过编辑人员反馈给馆方,请他们代为核查原书。

 

“针对古籍藏书量较少、自身编目实力不足的中小型馆,还将采取委托海外专家组织、协助编纂,像李国庆就负责组织编纂了《美国南部三馆中文古籍目录》。”姜红说,利用这种方式,能将一大批海外的中小图书馆纳入《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扩大项目的覆盖面。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编目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可用于辅助编目的自动化程序,实现了古籍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而且研发人员愿意将相关软件提供出来,供广大同行共享,将极大提高编目效率。

 

顾青表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把《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作为“十三五”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对海外资源的调查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今后还将组建“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编纂委员会”,聘请海内外区的中文古籍文献学家及相关人士,继续推动项目开展。

 

(本报记者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