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明日合龙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明日合龙

港珠澳大桥逐渐血肉丰满、筋骨强壮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李国辉

 

明天,伶仃洋上的“巨龙”伸展腰身,蓄势腾飞——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将合龙!

 

在“中国制造”创新发展的驱动下,这条“巨龙”逐渐血肉丰满、筋骨强壮、金鳞耀眼,向世人展露其绝代风姿。

 

作为涉及粤港澳、涵盖了路桥隧岛等各项工程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乃至世界交通业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如今,随着大桥主体桥梁的合龙,这份世界级的超级“答卷”更有其示范意义:

 

跨海集群工程建设突破了关键技术研究,参与企业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内顶尖桥梁工程师共同攻坚克难……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不仅诠释了“中国首创”的意义,更为“中国制造”登顶世界前列作了最好的注解。

 

桥梁工程、岛隧工程、口岸建设……中国“建桥军团”通过科技创新战略、人才战略、专利发展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集成了前端设计、材料、工程、装备等一系列产业链,自主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专利技术不断增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中国标准”。

 

“小到混凝土的原料,大到各种重型机械装备,都要反复挑选、反复实验、量身定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建设者们将桥梁、隧道的建筑科技运用到大桥建设的每一个桥墩、每一片钢梁、每一根拉索乃至于每一米桥面、每一个桥栏,从而形成独特的大桥建造工艺,将建桥工艺做到极致。

 

早在去年,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负责人孟凡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港珠澳大桥建设响应和契合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摆脱了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作业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参建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我们钢结构制造的装备,跟老外交流过程中,不用费很多口舌,他们到生产线一看,自然就竖大拇指。各种订单就源源不断地进来了,根本就不需要去公关,很多客户自己上门了。”孟凡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