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的守护者——孙中山的二姐孙妙茜
编辑: 章文君 | 时间: 2016-06-20 16:00:04 | 来源: 海峡飞虹 |
孙妙茜(1863—1955),孙中山的二姐。成年后嫁邻近的崖口乡杨紫辉。杨紫辉,名帝光,曾在檀香山孙眉处做工,后去台湾做茶叶生意,病故他乡。因丈夫早逝,孙妙茜无生育,后过继杨紫辉的四弟杨礼政之子杨聪为子。
孙妙茜照片
姐弟情深,苦中作乐
孙妙茜出生于1863年3月14日,比孙中山大哥孙眉小9岁,比孙中山大3岁,因年纪相仿,孙妙茜跟弟弟孙中山的关系更为亲密。当孙中山5岁时,大哥孙眉已外出檀香山多年,二哥和大姐早年夭折,而小妹孙秋绮才刚出生,所以沉重的家务,落在了二姐孙妙茜身上。而贫穷的家境、生活的艰辛,使懂事的孙中山早早学会帮姐姐分担家务。他常常跟在姐姐身后,一起上山拾柴火、挑泉水、下河摸鱼、到田里帮父亲耕作。空闲时,姐姐常给他唱歌谣,姐弟俩苦中作乐,感情深厚。与姐姐一起劳动的经历,也使孙中山从小懂得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苦。
姐姐缠足,弟弟反对
孙妙茜15岁时,母亲杨氏按旧例给她缠足。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旧中国,大多数妇女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骨骼定型了方将布带解开。孙妙茜从小要干农活,到15岁时脚已经长得很大了,此时才开始裹脚,非常痛苦,天天以泪洗脸。孙中山同情姐姐所受的痛苦,一再向母亲央求:“为什么姐姐的脚好好的,要用布把它包扎起来呢?姐姐痛得那么厉害,不包不可以吗?”但母亲认为这是习俗,习俗就一定要遵循。孙中山非常同情姐姐,也非常憎恨这种陋习,因此,在他创立了中华民国之后,提出“男女平等”,并废除了缠足令。
继承遗志,抗日爱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孙妙茜深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抗日救亡,保家卫国。她常帮助抗日游击队员躲过日寇的搜寻。有一天,日军突然包围了崖口乡,正在乡中活动的游击队员杨帝情急之下走进孙妙茜家里躲避,孙妙茜见他进来,便不慌不忙地把他拉进二楼内屋的小阁楼里躲藏,避过了日本鬼子的追捕。孙妙茜还掩护过黄森等多位游击队员。据孙妙茜后人杨海回忆:“有一次,一小队日本兵突然闯进家里,当时在家的只有孙妙茜和我祖母程月红,母亲李祥珍、三婆媳及我大哥只有四岁的杨博德。他们翻箱倒柜、搜掠一番后正准备走,只见一位老太太端坐在大厅右边的木椅上,大厅正中条柜上摆放着孙中山的头像。突然他们见到这幅像后便询问这位老太太是谁?母亲李祥珍回答这是孙中山的姐姐,翻译对这些日本兵嘀咕几句后,他们便立即列队向孙中山像和孙妙茜鞠躬敬礼,把抢掠的东西放下,悻悻地走了。事后我母亲说:曾祖母(孙妙茜)在凶恶的日本鬼子面前毫不惊慌,镇定自若,还安慰我祖母和母亲说‘不要怕!不要怕!’”
1936年间,在“一二·九”北平学生救亡运动的影响下,翠亨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即现在的中山纪念中学)的学生,联合县内各学校学生成立“中山县学生援绥联合会”开展抗日宣传并发起支持马占山将军在绥远抗战大游行,声势浩大,当纪中的学生步行到石岐孙文西路与其他学校学生会合时,学校当局串通县警察局,把杨日韶、唐涤生、梁华胜等十多名学生拘留在石岐警察局,并开除了四名学生,当时纪中和县立中学的学生代表找到在孙中山故居居住的孙妙茜出面调解。孙妙茜对学生的爱国行动甚为同情并发表讲话:“学生爱国闹点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呀!把他们拉到警察局去是不公平的……”学校当局自知理亏,只好把学生放了,并恢复了被开除学生的学籍。
1944年,中山县五桂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县一级政权——县民主督导处。孙妙茜应邀出席了庆祝大会。1944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纪念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翠亨纪中举办军民纪念晚会,演出由广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连贯编写的“精神不死”话剧。义勇大队专门派了两顶轿子到崖口杨家接孙妙茜和她儿媳程月红去参加晚会。孙妙茜观看演出后十分激动,还欣然接受邀请上台作了简短发言,她表示要继承总理遗志,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团结抗日,支持抗日游击队,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孙妙茜简短朴素的讲话大大激发了与会军民的爱国热情。
孙中山故居的守护人
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全家老少都逃亡在檀香山孙眉家中,孙中山故居一直都是处于空置状态,孙妙茜常常回娘家打理。1912年5月底,孙中山回乡省亲,赠与孙妙茜500元生活费。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又赠与孙妙茜2000元,孙妙茜藉此与族人孙锦言合伙在崖口开了一间小米铺,赚取微利以作家用。1928年后,由于丈夫早逝,孙妙茜便由崖口回翠亨村居住。民国年间,各地党政名流及游客到访孙中山故居,多由孙妙茜接待。1935年,辛亥武昌起义志士喻育之参观孙中山故居时,由孙妙茜亲自接待,并合影留念。
1935年,辛亥武昌起义志士喻育之等参观孙中山故居时与孙妙茜合影(坐着为孙妙茜,左七为喻育之)
1931年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王斧及梁宿眀参观孙中山故居、采访了孙妙茜关于孙中山的家世等情况,撰写了《总理故乡史料征集记》,发表在1931年《建国月刊》第五卷第一期中。
1931年《建国月刊》第五卷第一期《总理故乡史料征集记》中记录了王斧访问孙妙茜的记录
孙中山革命的追随者、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于右任参观孙中山故居时,也是由孙妙茜接待,他撰写《谒翠亨村》诗三首,诗一为:“山围海绕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世界劳民思救主,同来瞻拜圣人门。”诗二为:“犹有遗闻寡姐传,墙隅手种树参天。井傍两世降生地,老屋翻修三十年。”其中,“犹有遗闻寡姐传”指的就是孙妙茜为于右任讲孙中山在翠亨村的遗闻趣事。
于右任参观孙中山故居后撰写诗《谒翠亨村》之一
1955年1月16日,孙妙茜去世,享年93岁。孙妙茜是孙中山故居的忠实守护者,她不仅接待了各地党政名流及游客,向史学家叙述过不少有关孙中山家世及孙中山早年事迹,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访问资料,并且妥善保护和管理孙中山故居,使得孙中山故居这一个不可移动的文物得成完整保留下来为世人所瞻仰。
孙妙茜接待前来瞻仰孙中山故居的客人(后排左二为孙妙茜)
此外,她妥善保存了孙氏家族的一批珍贵文献,如《孙氏家谱》、《列祖生没纪念簿》、《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翠亨孙氏祖尝账册》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气晴朗时,她就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晾晒,以防潮湿虫蛀。这些珍贵文物,为后人研究孙中山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黄健敏著:《翠亨村》,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李伯新撰:《中山文史第38辑 孙中山史迹忆访录》,1996年10月版。
杨海:《孙中山胞姐孙妙茜的抗战故事》2015年8月29日《中山日报》A4版。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