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美食——舌尖上的情谊

海峡飞虹报道(记者王萍、付意恒、罗琦、王婷婷):“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7日至19日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这是32年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塞尔维亚的首次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深化了两国间各领域的合作,也使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更加紧密。长久以来,民间交往是巩固国与国之间深厚友谊的驱动力。过去的几十年中,两个相隔万里国家的诸多普通人为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厚情谊默默地奉献着。

 

图片默认标题

北京的塞尔维亚汉堡店。

 

在北京城京味儿最浓厚的地带,隐匿着历史与潮人味道的宝钞胡同,每天中午11点,这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都会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好吃,特别好吃!”在宝钞胡同一个不显山不露水、没有张扬外表的小店里,让这位小顾客赞不绝口的就是他手中拿着的塞尔维亚最大众的食品Pljeskavica--“塞尔维亚汉堡”。不像法国人满腔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意大利人从发尖到指梢流露出的性感时尚,塞尔维亚人的性格豪爽奔放,不拘小节,而这种性格也满满地融入到了塞国的饮食当中,Pljeskavica就是代表食品之一。汉堡刚一出炉,便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肉汁四溢、满口留香。汉堡里厚大Q弹的肉饼和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口感筋道的汉堡胚,让这个只有十平米的小店留住了很多中外回头客。

 

一提起自己亲手制作的塞尔维亚汉堡,店主人梁先生便津津乐道起来。“塞尔维亚汉堡和其他汉堡最大的区别和特点就是由混合肉制成的。也不像美式汉堡的里面放好多东西。吃起来也比较方便。”

 

梁先生是个地道的北京汉子,在塞尔维亚有十多年的从商经历。经过几年从事日用品贸易的资本积累,2006年,他在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开了一家中餐馆,使当地老百姓有机会品尝到味道正宗、价格适中的中餐美食。闲暇时,梁先生还经常和当地厨师切磋厨艺,学会了地道的塞尔维亚汉堡的制作方法。2014年底,回国后的梁先生在宝钞胡同开了这家名为“塞尔维亚”的汉堡店,而他开店的原因是也那么的朴实简单。

 

“我喜欢(塞尔维亚餐),我觉得北京没有这个塞尔维亚的风味,我觉得中国人外国人都应该能接受这种口味。”梁先生说。

 

而塞尔维亚汉堡店的常客赵先生,也对这种美食赞不绝口。“我觉得(做这种汉堡的)面饼特别好吃特别棒。肉质很嫩很鲜。价位也正合适。我觉得挺大众的。”

 

图片默认标题

北京的塞尔维亚汉堡。

 

而梁先生的汉堡店也让那些来自塞尔维亚的“北漂族们”找到了家的感觉。9个月前来北京创业的塞尔维亚人佩特罗维奇就是这里的常客。“梁的塞尔维亚汉堡味道再地道不过了。我住得离汉堡店很远,但一有空就会过来,因为这里让我感觉离家很近。”

 

因为自己的塞尔维亚情节,因为对塞尔维亚美食的情有独钟,梁先生打算把更多的当地美食介绍给北京人,这也是自己小店未来发展的目标。

 

“对,有这(扩大店面的)想法,那就要扩大投资。”他说。

 

图片默认标题

在贝尔格莱德的中餐馆乒砰。

 

2014年底梁先生的塞尔维亚汉堡店开始营业的同时,远在万里外的贝尔格莱德老城一家名为“乒砰”的中国菜小饭馆也正式开业了。

 

站在“乒砰”饭馆外,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印有各种中式盖浇饭、家常菜图片的广告画。这个只有20平米的小馆每天都会迎接络绎不绝的食客。聊起“乒砰”这个店名,饭馆老板玛尼亚?格尔米奇说:“手握大铁锅,挥起大炒勺,炒起菜来发出乒乒砰砰的声音,这才是中国菜。”格尔米奇有着4年多制作中餐料理的经验。由他主厨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蛋炒饭”都是当地吃客在“乒砰”必点的菜式。

 

图片默认标题

在贝尔格莱德的中餐馆乒砰厨师格尔米奇。

 

说到自己的厨艺,格尔米琦非常骄傲:“我从一个曾经在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厨师那里学习做中餐。之后我们对菜品做了改变,使它们更适合塞尔维亚人的口味。”

 

贝尔格莱德女孩儿伊娃就对“乒砰”的中餐情有独钟,经常带着家人来这里大快朵颐。“我非常喜欢吃中餐,因为菜品中有很多蔬菜。鱼肉料理也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来这里(乒砰)吃饭健康又美味。”

 

近几年来,中餐馆的生意不仅为老板格尔米奇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很多人都非常喜欢我们这里的特色菜,也包括很多外国人,我因此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经常跟我谈论中国的中餐和欧洲的中餐是什么样的。中餐和塞餐的区别很大,人们通过吃中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豪爽的塞尔维亚汉堡、朴实的中式家常菜,他们并没有特别光鲜的外表,也并非令人惊艳的饕餮盛宴,但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融进了彼此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