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中波情结——让中波友好与合作世代相传

引序

 

1995年9月15日,那是一个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午后,一架满载旅客从北京至华沙的直航班机在华沙国际机场徐徐降落。一位28岁北京小伙儿带着憧憬的目光步出机场,在此等候已久的父母高兴地迎上前去。

 

父辈的波兰交往

 

父辈-田义兴,1954年参加工作,毕业于北京煤炭工业学院采矿专业和波兰语专业;1958年被国家煤炭工业部派往湖南株洲选煤厂的建厂项目,担任波兰援华专家组中波文翻译组组长兼厂长办公室副主任。1960年5月首次到访波兰,出席在波兰召开的国际选煤大会。随后,又被派往唐山,参加波兰援建的吕家坨大型现代化煤矿及其选煤厂建设项目。1965年调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司任副处长,主管对波兰科技合作。1980-1986年被派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任一等秘书,其间,促成波兰50台煤炭综采设备对华出口,极大地加强两国煤炭行业合作;主持接待中国煤炭文工团在波兰演出13场著名大型现代芭蕾舞剧《丝路花雨》,赢得波兰社会的轰动和欢迎;翻译波兰家喻户晓18集电视剧《大于生命的赌注》,并促成中文配音和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多次播放,扩大了中波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1990年中国与波兰政府间持续多年的易货贸易关系解体。为了保持两国大型经贸合作,国务院指定原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共同成立中国华沙贸易分拨中心。时任国家计委经贸司苏联东欧处处长的田义兴接到李岚清副总理的任命书并出任中心董事长。1994年在父辈的积极推动下,欧洲三大电站锅炉制造商之一——波兰拉法克公司在张家口成立三北拉法克锅炉有限公司,合资公司良好运转至今并一直聘用父辈为合资公司的独立董事。

 

出于对国家战略需求的了解,1995年父辈开始协调国家计委、国家储备局、外经贸部、中国银行、中国五矿等单位,先后考察波兰铜业公司生产的电解铜产品。在得到中方对波兰产品质量的认定后,父辈抓住波兰时任总统将于1997年10月访华的契机把采购波兰电解铜作为两国长期合作项目纳入两国元首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最终在同年12月促成中国五矿公司与波兰铜业公司在华沙签署首个电解铜购销合同。这项合作一直延续至今,即使在国际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也从未间断过,成为中波历年最大的贸易合同,其合作的成功性、长期性、互利性具有突出的典范作用,得到两国历届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今天和未来充实中波战略伙伴关系的切实内容和两国经济的具体纽带。

 

为表彰父辈多年长期为中波友好与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波兰铜业集团授予他“荣誉矿工”勋章,2011年时任波兰总统访华期间授予他“波兰共和国十字勋章”,为其50多年的波兰情结画上圆满的句号。

 

晚辈的波兰延承

 

晚辈-田青,1967年3月出生于北京朝阳医院,是在国家科委家属大院长大的北京孩子,接受过北京文化的全面熏陶。5岁开始在朝阳区业余体校学游泳,多次赢得北京市青少年业余游泳比赛获奖名次,并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从小就树立了荣誉嘉奖首要于物质奖励的意识。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随后多年曾在北京雪铁龙汽车服务中心从事发动机、底盘修理工作,学得一门机修手艺和工匠意识。

 

晚辈选择波兰作为自己出国深造的目的国,也是因为受到父辈的长期影响和大力帮助。最初抵达波兰的几天正逢波兰金色的秋季,宽大的街道、稀少的人流、欧式的建筑、金发碧眼的路人,特别是波兰人的整洁仪表和高雅举止令晚辈找到从小就在父亲拍摄的照片中看到的波兰印象和向往的美好感觉。随着在罗兹大学波兰语言学院的报名和开课,意想不到的波兰语学习困难就像那年百年不遇的漫长寒冬令人煎熬,直到半年后波兰的春天来临时语言学习的冰封期才随之融化。根据晚辈学习的体会,波兰语的词法具有强烈的规律性,掌握后容易自学和应用;但语法学习是无法直接通过想像进而理解其结构和逻辑的,突破构建波兰语概念和系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最好的学习方法——在罗兹的波兰语言学院接受闷罐式教育,从第一个单词、日常用语学起,连老师的注解都是波兰文的,最后学成的结果就是可以找到说母语的感觉;加之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晚辈的波兰语成为他开展和推动中波合作的能力与优势。

 

两代人的波兰情结

 

父辈的工作生涯始终与波兰紧密相连,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亲身参与过波兰对华援建合作,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两国政府共同计划和发展经贸合作体制,到市场经济时期主持两国大型经济合作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与所接触过的波兰人结交为朋友,建立起互信与合作的基础。随着晚辈在波兰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场合与波兰人相处,这里的言行方式、生活习惯、处事理念极大地改善着晚辈的观念、意识和修养。用晚辈的自我理解来说,他与波兰社会的融入度及融合度越高,就越能感受到两国文化中的差异,也越能从中鉴别优劣,进而取长补短。

 

经过几年在波兰的共同生活和工作,鉴于中波两国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互补潜力与战略需求,1999年父子俩创办了中波经济文化交流基金会,致力于长期从事两国合作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2010年“4·10”空难,波兰总统专机在俄罗斯坠毁,机上96名波兰精英全部遇难。鉴于当时中国媒体和网民表现出对波兰缺乏认知的普遍现象,本着基金会的活动宗旨,父子俩决定出版中波双语对照版《肖邦故乡-波兰》大型画册。晚辈作为主编,从脚本创意、收集素材、洽谈合作到编辑排版、印刷出版,带领基金会团队只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一气呵成。画册大篇幅、跨时空地介绍了波兰地理位置、历史特性、民族性格、文明贡献、国度风光,并通过回顾中波两国友好交往,率先在画册中诠释并定义出“波兰——新中国的老朋友”这一两国关系的本质,致使画册一直成为波兰政府、企业、个人馈赠中国代表团和友人的最佳纪念品。

 

恰恰是在创编画册采集素材的过程中,晚辈在华沙皇家瓦津基博物馆结识了塔戴乌什·杰尔涅维奇馆长,了解到公园内中国大道的历史典故以及博物馆拟将园内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柏油路面改造为更加符合园林风格的沙石路面计划。根据多年从事中波两国友好及合作事业发展的经验,晚辈敏锐地捕捉到复建中国大道的积极意义——古丝绸之路中国文明和文化传播的瑰宝遗产正是今天新丝绸之路中国对外共赢合作的坚实起点——并大胆地向博物馆和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提交立项开发、共同出资和财务预算的书面建议,当即得到两家单位领导的积极响应。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孙玉玺先生多次安排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瓦津基公园,介绍中国大道来历,积极举荐项目共建意义,先后得到访波领导人诸如:贾庆林、王兆国、贺国强、温家宝等人的高度肯定。2011年10月临近波兰时任总统访华,在两国大使的支持下,晚辈分别向波兰铜业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提出共同出资复建中国大道的倡议,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不做,谁来做!”同年12月在波兰总统访华期间,中国五矿集团、波兰铜业集团、华沙皇家瓦津基博物馆、中波经济文化交流基金会签署了中国大道复建项目四方合作协议。在随后两家集团1000万人民币资金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晚辈作为项目开发者及实施协调者,与博物馆先后在2012年和2014年成功地完成中国大道路面改造工程和中国园建设工程,为瓦津基公园、为中波两国文化领域合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业绩。在已落成的中国大道和中国园内,基金会与博物馆每年还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彩灯文化节,以多种文化、文艺形式的活动使瓦津基公园内的中国大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交流场所,实效地增进两国社会的了解与友好。

 

除了众所周知的成就,基金会作为商业顾问公司还向两国企业提供市场营销、项目开发、资源整合、公关维护、顾问咨询、合作实施、机构托管等专业服务,切实帮助两国企业、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共识、发展合作潜力,得到多方的认知和赞誉。其中最特别的是,18年来基金会始终是中国五矿集团和波兰铜业集团共同指定的战略合作双向顾问单位和协调单位。面对基金会取得的合作地位、社会名誉、通达程度,晚辈坚定地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幸站在五矿和波铜两个巨人肩膀上从事着两国合作的发展,关键还是两家集团建立的合作平台具有的高端性和典范性。

 

新丝绸之路的合作前景

 

2015年11月,波兰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先生访华,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分别举行会晤,广泛达成两国新一届领导人合作的全新共识与愿景。应波兰总统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16年6月下旬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这将切实地建立和推动中波两国大型领域的合作,必将规模化地充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内容。而长期定居在波兰华沙的田氏父子,正在积极为这次高访活动筹备合作题目和项目,决心继续为两国新时期合作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努力。

 

图∕中波经济文化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