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对话:“老”议题会否有“新”突破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高层对话再次开启。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京举行。尽管对于中美这两个大国而言,需要对话的主题涵盖领域很广,但在当前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为引人瞩目。专家指出,中美两国各自是位于东西半球的最大经济体,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强、区域影响力大,因此中美之间如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加深了解,找到更多合作的途径和可能,无疑会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红利。同时,业内人士分析,本轮对话将对关注的“老话题”如中美投资负面清单等有新推进。

 

经济互补影响广泛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3%左右,到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比重则已经上升至15.5%。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始终占据着全球经济20%以上的比重。那么,中美经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对世界经济的牵引作用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经济结构也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例如美国在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方面有较大比较优势,而中国则在冰箱、洗衣机、服装等一般制造业方面优势明显。中国输出到美国的商品不仅大大节约了美国百姓的生活成本,也提升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分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长期以来,中美之间贸易规模大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例如双方在交通、能源、水利、电信等很多基础设施方面深度合作的空间就很大,中国可以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美国则可以为中国带来优质的管理、技术和经验。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罗里·麦克法夸尔认为,本轮经济对话的首要议题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即讨论双方如何管理自己的经济,明白彼此的政策意图。麦克法夸尔说,中美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全球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协定成为关键

 

中美合作潜力大,相互投资待增强。2015年,中美贸易额已达到5584亿美元,双边直接投资额则超过了140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加。2008年至今,中美已就双边投资协定(BIT)进行了24轮谈判,因此在本轮对话中BIT话题备受各方期待。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埃琳·恩尼斯表示,希望双方能抓住本轮对话的契机,交换新的负面清单出价,确保今年底前让投资协定谈判达成重要成果。美国商界认为,完成BIT谈判将增强两国投资体制的透明度,促进双向跨境投资增加,提振两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并为两国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正能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兴业的意愿和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说中国的投资、参股或并购将为不少经营困难的美国企业带来机会,对美国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对于中国投资还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歧视,特别是对国有企业。事实上,这些企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过度限制投资不利于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沈骥如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中美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负面清单”的长度上,可以说,现阶段中美经贸合作的难点,是双方都希望对方在开放市场方面走得更远,以便本国企业分享对方经济快速增长的收益。

 

对此,沈骥如指出,中国对外资一向持欢迎态度,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内甚至给予了“超国民待遇”。“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经济体,一些涉及粮食安全等根本问题的领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放开,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商定解决之道。”他表示。

 

贸易还需更加开放

 

相比于BIT的光明前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已成为“不是新闻的新闻”。例如,6月1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滑轮、飞机等铁质机械传动部件存在倾销行为;5月26日,美国决定对中国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发起337调查……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便开始抬头。但历史经验一再表明,经济不景气时使用贸易保护,只能使问题更糟。”沈骥如说,以钢铁为例,其实美国进口的中国钢材其本国并不生产,即使是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的部分,中美之间依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反倒是美国在很多高技术产品方面自我限制了对华的出口。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看来,虽然某个行业会因高关税在短期内获利,但可能导致持续的贸易战。中美需要降低彼此的关税壁垒,而非恶意抬高。“贸易争端的出现多是因为在某些产品上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如果中美自由贸易区能够达成,中美贸易争端将会显著减少,两国企业也都将享受到成本下降、市场规模扩大的好处。”余淼杰说。

 

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中美能够放开思路,在亚投行、BIT、“一带一路”等领域找到突破性的合作途径,那么对于提高中美经贸关系和双边合作水平,乃至提振整个全球经济都有积极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