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发布报告称 中国法治慈善进入“快车道”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5-30 15:22:12 | 来源: 海峡飞虹 |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柳青):中国著名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一部关于中国慈善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日前发布。该报告指出2015年是中国法治慈善元年,“互联网+公益”成为热点,社交网络放大了公益影响力。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尽快落地,将会对未来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量达992亿元人民币。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捐赠志愿服务时间为15.59亿小时,比2014年增长了27.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皮书》主编杨团表示,除了在捐赠价值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之外,随着《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公开征求意见和颁布,2015年可以被看做是中国法治慈善进入大众视野的元年:
“在2015年,公益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界联手助推开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中央文件;民政部门在探索新型的监管体制,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综合监管。这些方面都证明,政府对于法治慈善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蓝皮书》指出,在法治慈善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全社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互联网+”力量的推动下,2015年公众的公益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小额捐款成为“互联网+慈善”的主要社会捐助形式。杨团表示,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指尖公益,不仅意味着从项目推送、捐赠、进展在手机上成为闭环,也意味着通过社交熟人网络,可以明显提升公益的影响力:
“移动互联在同时间多点、多地、多项目,网上、网下的捐赠,导致公益成了2015年最具文化创意的产业,公益的社会影响力,由于指尖公益,由于移动互联被成百倍的放大。小额、多次、大众的捐款,指尖公益,点一点就捐,方便老百姓捐,在2015年突飞猛进,成为主流。”
《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此外,民政部正在就《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公开征求意见。《蓝皮书》认为,法治慈善对推动与规范中国慈善事业具有深远影响。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表示,在后《慈善法》时代,推动以社会组织“三大条例”为主的慈善制度体系与《慈善法》的衔接,加速慈善信托等相关制度的落地,将会对未来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说2004年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放开了私人成立基金会的空间,我们可以确实可以看到,中国的基金会的数量的增长的还是非常快的,每年捐款增长也是非常快速的,所以我们一方面有很高的期待。但另外一方面,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还得期待这些法律法规能否更好的落地,比如说慈善信托让它落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通过信托的方式(做慈善),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