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欲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专家解读发展“路线图”

中国欲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专家解读发展“路线图”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官方最新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被称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支撑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纲要》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23日在介绍《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此“三步走”目标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相互呼应、提供支撑。

 

参与《纲要》起草的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说,最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难就难在人们的惯性思维必须发生改变。”他说,长期以来经济主要追求数量、速度,现在要拼质量、品牌;过去主要是跟随、模仿,现在要强调并行、创新。

 

对此,《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双轮驱动是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是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过去讲科技创新,总是限制在科技的领域里,比如围绕科技体制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说,有效的创新应在市场获得成功,需与其他领域相关配套政策,而“双轮驱动”将革除弊端。

 

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

 

《纲要》提出“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引发外界热议。万钢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说,资源、环境、人口、投资等要素驱动在中国的投资回报边际效应逐渐递减。

 

如其所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但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

 

“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本上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万钢说,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业转型的技术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环境,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万钢以最近调研遇到的情况为例,一款新研制的防水插头无法按照现行标准进行检测,“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标准,使新产品进入市场。”他说,小到一个插头,大到一个产业,都需要及早部署。

 

徐匡迪介绍,《纲要》已根据当前中国实际情况,从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多项任务中筛选、凝练出强化原始创新、深化军民融合、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等“八项任务。

 

“路线图”如何“落地”

 

谈及从顶层设计如何落到实处,徐匡迪说,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各部门也有具体分工。吕薇也表示,《纲要》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并协同发力。

 

万钢以八项任务中的“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例,介绍了接下来的举措:首先,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领域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次,通过制度保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第三,培养一支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双创平台,加强创业培训。

 

《纲要》还从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推进开放创新、完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对于新鲜出炉的“路线图”,来自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说,这为他们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必将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潮。而在一些企业家看来,《纲要》明确提出具有原始创新竞争力的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强国中的重要地位,也将激发他们的原创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