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依旧”——台湾民间昆曲的坚守之美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4-12 11:18:12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4月10日是台湾“蓬瀛曲集”昆曲曲会的第2070期。图为参加堂会的部分戏友。中新社记者 张一凡 摄
4月10日是台湾“蓬瀛曲集”昆曲曲会的第2070期。图为参加堂会的部分戏友。中新社记者 张一凡 摄
4月10日是台湾“蓬瀛曲集”昆曲曲会的第2070期。这个成立于1949年、取自“蓬莱仙境中小岛”意味的民间昆曲社团,每两周举办一场昆曲曲会,是台湾惟一自成立就从未间断的昆曲民间活动。台湾曲友说,这里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星火。
“蓬瀛曲集”由已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夏焕新、文化学者焦承允先生在台北创办。前者早在1925年至1935年于上海成立著名昆曲社团“昆曲永言社”,并于1969年成立中华学术院昆曲研究所;后者是台湾昆曲曲目拯救者,被称作昆曲传承大师。
4月10日,台北大雨,记者慕名而至“蓬瀛曲集”堂会地——大安区民活动中心。这个位于地下室的活动中心,下午1时至5时迎接所有愿意参与的曲友,骨干总是那么三十来个人。这里实行分摊费用制度,骨干们每人每年摊上一次承担主办活动的机会,每次支付1200元新台币。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委员会的朱惠良女士是这个曲社的“铁杆”,每两周一次聚会几乎场场不落。她报的曲目是“夜奔”,舞台上凌厉的眼神勾勒角色的悲愤与慷慨,多年功底在举手投足间流露。
“蓬瀛曲集”“大管家”刘玉明女士个子不高,面庞上很难看出岁月的痕迹。她告诉中新社记者,自1970年开始学戏,第二年开始成为两位创办人的“小跟班”,到2010年正式接任团长,这个曲社多数时间靠票友们提供场地;2011年开始,她寻找到这个社区活动中心,有了稳定去处,人越来越多。记者来到的这一天因大雨,人略略少了些,不过演出戏目依然排到21个。
昆曲在台湾一向活跃,两岸曲迷有“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的说法。同样1949年在台成立的“水磨曲集”,和“蓬瀛曲集”一样,为昆曲传承、推广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世纪90年代,两岸文化交流促成两岸昆曲往来进一步活跃。1996年至2001年间,受邀来台传艺的大陆昆曲艺师络绎不绝,前往大陆交流的台湾社团也十分踊跃;原有各类中学、大学的昆曲兴趣班更为普及。
魏薇是“蓬瀛曲集”年轻而资深的“社员”,她在大学里学习昆曲,听闻曲集大名而前来参与。这一来就是6年,现在做律师的她说,“出庭、辩论扛着巨大压力,昆曲是我从工作中释怀的好寄托。”
在台湾,校园示范讲座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进剧场,扩充了昆曲观众层面。对照起京剧观众的相对老龄化,昆剧剧场内七成以上观众是年轻人,还有年轻人以哼唱昆曲为时尚。
“蓬瀛曲集”每年12月25日都要举行汇报演出,不定期参与节庆、会展活动。2013年6月23日,“蓬瀛曲集”为第2000期出版特刊,其中蕴含刘玉明许多心血和汗水。
“经费是每个人主动交,不够的时候我自己贴,只因为这份热爱、还有老先生托付的任务。”刘玉明为了这个钟情的“事业”,30岁才生了大女儿,“好在我有个特别支持我的先生。于昆曲,我心依旧。”(完) 中新社记者 张一凡 郑巧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