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苏俄的第一次对华宣言 ,馅饼 or 陷阱?
编辑: 章文君 | 时间: 2016-04-04 16:45:25 | 来源: 海峡飞虹 |
1920年4月3日,北京政府接到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 ,发表于1919 年 7 月 25 日,全称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北京政府收到正式文本时间滞后了近十个月之久。在宣言中,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公开声明“清理前俄历届政府侵华历史遗留问题”,放弃沙俄政府在华一切特权。事实果真如此吗?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签署者加拉罕,时任苏维埃俄国副外交人民委员。
1917 年 10 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把争取和平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她向交战国发出呼吁:停止世界战争,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谈。英、法、美等协约国集团拒绝了该建议,并对苏俄政府进行武装干涉,企图将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其中德国和日本是威胁苏维埃政权的两个劲敌。随着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失去了对苏俄政权的威胁;而日本是战胜国,一战中实力迅速增强,成为苏俄最主要的敌人。为了打破协约国在远东的封锁和干涉,取得对日斗争的胜利,苏俄必须要从协约国内部寻找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中国。如果能与中国结为盟友,便可利用中国牵制日本,减轻日本在远东给苏俄造成的压力。可见,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出台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扼要
A 宣布苏俄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与日本、中国和以前各协约国所缔结的一切秘密条约”。
B 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 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所有租让的矿山、森林、金矿与他种产业”。
C 放弃庚子赔款。
D 放弃领事裁判权等。
E 中国政府驱逐前沙俄政府驻华公使和领事,与旧俄政府断绝一切关系,建议中国政府立即派出代表与苏军谈判,建立两国友好关系。
苏俄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国内南北对峙,政局不稳;国际上,作为协约国成员,一战的胜利方,却在巴黎和会上一败涂地,任人宰割。正当国人痛心不已,且无可奈何之际,突然面对着邻邦慷慨的让步承诺,则举国上下的心情可想而知。1920年4月3日,北京《晨报》第2版“紧要新闻”栏,以标题为《劳农政府讲和通牒原文》报道了此事。4 月 5日上海各报同时刊发《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全文。4月11日,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即致电苏俄政府对其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感谢,称“我们自当尽我们所有的能力,在国内一致主张,与贵国正式恢复邦交”。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青年》杂志以几近三十页的篇幅,专门以“对于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为题,全文刊载了这一宣言的译文,同时刊出了各团体和报纸的反应。
1920年,刊载“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译文的《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六号,即“劳动节纪念号”。
正在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潮的李大钊在《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一文中说:“最近俄罗斯劳农政府,声明把从前罗曼诺夫王朝从中华掠去的权利一概退还,中华的青年非常感慨他们这样伟大的精神。但我们决不是因为收回一点物质的权利才去感谢他们的,我们是因为他们能在这强权世界中,表现他们的人道主义、世界主义的精神,才去钦佩他们的。”
撰文高度评价“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李大钊
事实上,天上掉下的馅饼并不是完美无缺。在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影响下,苏俄政府对旧俄在中国的侵略遗产未能忘情。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陷阱
A 宣言中提出废除沙俄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要废除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这些条约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从第一次对华宣言发表至今,这些被占领土并无任何归还。
B 所提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混淆视听。中国东北一度沦为日俄“势力范围”,但“仍然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未被沙皇俄国完全攫取。苏俄政府并不存在“放弃”或不放弃的问题,更不存在“自决归属”问题。
C 关于无偿归还“中东铁路”问题,纯属苏俄权宜之策,并不想真心实施。1923 年,加拉罕作为第一次对华宣言的签署者公开否认了第一次对华宣言中有“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内容。
D 声明放弃的庚子赔款,“并不是中国将赔款送去他不要”,而所谓的“放弃”是指中国不要把这笔钱送给敌视苏俄政府的旧俄使领,并最好把他们驱逐出中国境内。而且提出了诸多附加条件限制干涉中国政府自主支配该款的权利。
…………
对于苏俄的宣言,当时北洋政府外交部在回答日本驻华公使的咨询时如此回应:“本政府以为劳农代表所言与其行为,不大相符……本政府之意,拟将其搁置,既不与之接洽,亦不明示拒绝。”北洋政府此举与对宣言内容表述存疑有直接原因。
孙中山对苏俄的对外政策大为赞扬,遂有了日后的联俄之策。
尽管诸多遗憾,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中苏建立邦交的序幕,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政府对苏俄印象大为改观,希望“中国南方的斗争与远方俄国的斗争结合起来”,迫切要求“与俄国建立联系”,才有了日后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凤贤:《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再认识—基于苏联解体后公布之档案资料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2.柳德军《从两次对华宣言看苏俄对华政策的实质》,《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2005年6月。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新闻推荐
- “五一”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迎高峰 多地客流数据亮眼2025-04-29
- 当解放军战机再度巡航台岛,台民众这次却只想让赖清德下台!2025-04-29
- 宁波81890暖心守护八旬台胞“回乡路”2025-04-29
- 第三届“医心医路·同心同行”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在泉州开营2025-04-29
- 转发两岸征文活动遭检举 区桂芝批台陆委会营造“文字狱”2025-04-29
- 《长安三万里》在台首映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