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拜谒明孝陵

1912年2月15日,清帝退位三天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率领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随同参加祭祀典礼的要员有参议院议长林森、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教育部总长蔡元培、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瑛等。上午11时,孙中山等乘坐马车抵达明孝陵,随行军士数万人,通往享殿的甬道两侧排列着陆海军仪仗队和军乐队,享殿门前交叉悬挂着国旗和军旗,台基上站满了胸前佩戴白花的军政人员,各国领事到场观礼,致祭仪式相当隆重。

 

明孝陵

明孝陵 

 

在祭祀仪式上,孙中山面对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朗声宣读祭文,回顾了明太祖驱逐蒙古人,“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推翻元朝统治,使华夏摆脱夷狄获得光复的丰功伟绩;又祭告近世“满清乘间,入据中夏”,“俊杰之士,飚发云起”,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的史迹,并将此视作明太祖业绩的承续,以告慰明太祖的在天之灵。

 

孙中山拜谒明孝陵,首先是因为朱元璋领导的革命,成功地驱除了元朝的异族统治,恢复了汉族河山。而孙中山推翻满清异族统治与此有相似性。其次,在满清异族统治的二百六十多年中,许多反清志士都把明孝陵视作汉族同胞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就曾率文武百官晋谒明孝陵。拜谒明孝陵是宣扬民族独立之精神。其三,孙中山从创立兴中会,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到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 乃至发动武装起义, 矛头始终对准满清王朝。直至“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响风,海隅景从”,“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国人,五大民族,一体无猜”,终于实现清帝退位、国家统一、恢复中华的夙愿,拜谒明孝陵也是对他及其革命追随者一次很好的交代。

 

孙中山与众人拜谒时的合影

孙中山与众人拜谒时的合影

 

孙中山在祭文中也表达了清帝退位是还权于国人,这反映了他的基于种族之辩的早期民族主义观点。他认为汉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以仁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最发达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去同化其他民族不是靠武力征服其他民族, 而是运用以仁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去“感化”其他民族。他说:“东方的文化的王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好过霸道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 是感化人, 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 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我们中国的古话就说是‘行王道’”。这便是孙中山思想中民族主义的早期观点,他认为异族是靠强力武装压迫统治其他民族,而汉族是靠感化,更有大义。

 

孙中山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

孙中山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

 

当然,在后来的实践中,孙中山的民族观有所改变,上升为民族政治平等和“五族共和”思想。“异族政治不平等, 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用, 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孙中山的平等意识使其民族观念不断深化,“五族共和”思想也成为清政权崩溃瓦解之后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拥有众多大小民族的国家,必须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联合起来,结成一个大的国族团体,共同奋斗,中国才能发达,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而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在孙中山思想深处,闪耀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热烈火花。

 

延伸阅读:

 

明孝陵的历史地位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在明代,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 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明清鼎革之后,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6次遣官拜祭,5次亲往谒陵;乾隆6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

 

康乾二帝为何拜谒明孝陵

 

当时康乾二帝拜谒明孝陵有三个原因,一是通过拜谒表明江山易主,毕竟当年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祭祀主角的转换, 表明了正统地位的转换。二是通过拜谒表达了对满汉认同的诉求。清初的“ 薙发令”以及“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强烈反抗。清帝在全国局势基本稳定之后, 到士风最为浓厚、遗民最为集中的江南拜谒孝陵, 谋求满汉认同、消弭民族矛盾。三是通过拜谒表达清朝制度的合法性。清代保留了大部分明代的典章制度,肯定了明太祖,肯定了明代,肯定了明制, 就是肯定了与之相因袭的清朝自身制度的合理与合法性。

于是在热闹喧嚣的祭拜背后, 一些事情似乎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转变。人们试图保留的“满与汉”、征服与被征服这一独特的、隐含对抗性的族群记忆逐渐淡化,转化为“古与今”“兴与废”这个一般性的历史叙事问题,进而转化为“治与乱”这一具体的现实行政问题。

 

參與資料:

1.石志新:《簡論孫中山對國內民族問題認識的演變》《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2.鄭玉超:《康乾二帝拜謁明孝陵原因探析》《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10月第24卷第5期

3.李恭忠:《康熙帝與明孝陵: 關於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記憶重構》《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 年第2 期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