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教育必须承担时代责任

中新社天津9月29日电(记者张道正)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29日在天津大学称,教育必须关切生活,关注现实,教育必须承担时代责任。

 

当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谈及十年办学倾心竭力,冯骥才表示,并不是因为学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我不是为个人的荣誉而战,我对学术研究和教育有自己的思考和理想;我喜欢为理想而活着,以思想立,承担责任。”

 

在冯骥才从天津大学校长手中接过聘书的2001年,正是其倡导的规模浩大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启之日。冯骥才将两件具有凿空意义的事情合起来做,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为国家遗产保护事业的学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基地。

 

“我认为学生必须精神至上。”冯骥才说,基于这一理念,他就很自然地将教育科研与文化遗产抢救结合起来。将学术研讨、教育讲坛与各种文化艺术展演相结合成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特有的活动方式。

 

自2005年院舍建成,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所举办的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丝绸之路上的敦煌系列活动、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化交流百年展、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成果展、把非遗请进大学系列活动等,影响深远。

 

“可是,有时候我还要把这两件大事分开。”冯骥才认为,学院有自己的追求,要名副其实地成为天津大学的人文绿地,要面对学子的学识与修养而工作,要有自己的气质,要博物馆化,更要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研体系。

 

目前,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分为教研部和博物馆部两部分。教研部内设有三个国字号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这三个中心既是全国性专项的研究机构,又是研究生们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学术基地。

 

“学院博物馆化”也是冯骥才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之一。如今学院内外处处陈放古今艺术精品,还建立了众多的博物馆,包括年画剪纸厅、雕塑厅、民间画工厅、花样生活厅、蓝印花布厅、木活字厅和百花厅等;以数千件文化珍存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绚丽与强大的创造力;诸多藏品为罕世珍品。

 

自2002年以来,已有近3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学习、工作并完成学业。

 

“十年之间,我们一直默默又执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做自己的事,磨自己的剑。”冯骥才称,十年过去,宝剑初成,霜刃暂露,应该拔剑出鞘,为大学、为社会和国家做更多贡献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