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说政府“适度有为”势在必行

香港:为何说政府“适度有为”势在必行

香港以自由港闻名于世。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料图片)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日前发布“世界经济自由度2015年度报告”,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无独有偶,由美国某智库机构年初公布的另一份“世界经济自由度排名”,香港同样高居榜首。而这两份榜单从1995年前后开始连年发布,依次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进行排序,香港近20年来就没从榜首离开过,不由得让人惊叹:香港经济最自由。事实果真如此吗?

 

香港为何备受青睐?

 

香港为何备受欧美排名机构的青睐?有经济及公共政策智库给出的理由是,香港拥有高效透明的规管制度、低税率及简单税制、成熟的资本市场,仍是国际企业进军内地的最便捷平台,在抵御全球以及内部经济波动中展现了韧力。此外,香港司法制度独立高效也引发认同。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分析统计数据后认为,香港在政府规模、国际贸易自由和监管3个项目上,全球表现最为突出。

 

香港经济素来以“自由”著称,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该传统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港英时期,时任财政司的郭伯伟提出“不干预”的构想,主张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尽量不干涉经济发展,最多采用间接方法促进。香港经济于此后起飞,并跻身“亚洲四小龙”。

 

“自由放任”走天下?

 

有专家指出,香港拥有商业规制政策精简、政府廉洁高效且透明度高、法制健全、产权保护良好、简单低税制及货币稳定等优势,加上香港劳动力素质较高,令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香港是市场经济中的佼佼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将香港赞誉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堡垒”,认为其成功更多是依靠私有企业和自由市场。

 

但以上成绩并非都得益于“自由放任”。不少学者指出,港英政府实际采取的是“选择性干预”,非市场的力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深深地介入各项经济活动,例如食物供应、交通、房屋、教育、劳工工资、土地供应、股灾等。

 

如今看来,昔日顽固的“堡垒”也正发生变化。2012年梁振英以“适度有为”的竞选口号成功当选,次年其首份施政报告中又专门讨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而他最新的表态则是,如市场运行有违港人和社会整体利益时,政府必须有为。

 

“适度有为”盼春天

 

香港《经济日报》文章指出,政府适度干预在全球并不罕见,明显者如内地或新加坡,即使美国政府,对经济也有指导。原财政司长梁锦松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跟不上形势。在全球科技变革的大环境下,政府的“无为而治”,必将导向失败。

 

事实上,虽然香港蝉联20余年“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但贫富差距也一路扩大,正撕裂香港社会。有专家指出,高房价是由于港府房价干预不力,收入分配差距与财富差距大则是因为香港未考虑采用累进税制和遗产税。这些都指向香港的自由放任政策。自由无序竞争还带来了垄断问题,如今香港的公共交通、煤气、电力及超级市场等,大多由大地产商把控。

 

此前备受关注的香港政制改革,本有机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却被“占中”等破坏行为阻断,作为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的旅游业从此深陷寒冬,至今仍在祈求转机。在未来,港府“适度有为”发展经济,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应有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面对新形势,港府确应有所作为,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济与产业研究,更要赢得公信力。跨过这两个关口,才能免于草率,减少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