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创业致富的蒙古族姐妹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乌日含):1954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为推动新疆发展,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默认标题

一连书记巴图巴亚尔接受采访

图片默认标题

作坊女主人赛派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各民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1955年,新疆自治区成立之初GDP总量只有12亿元,到了2014年已登上9000亿元台阶。谈到新疆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生产建设兵团。

 

日前,记者赴新疆采访,途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76团时,发现当地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多措并举,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农牧民。

 

图片默认标题

前来买酒的客人

 

76团位于中哈边境昭苏高原,辖内有4个民族连队,其中一连主要以蒙古族为主。记者走进的这家作坊是当地唯一一家以蒙古族传统手法酿造奶酒的作坊。

 

蒙古族汉子巴图巴亚尔赶了60公里的路,专程来买酒。他说:“奶酒是我们祖先共同努力发展出来的。今天碰上我很高兴,买上一公斤,80块钱。”

 

作坊的主人也是蒙古族,一个叫赛派、一个叫特娜,两人是堂姐妹。堂姐赛派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酿造奶酒工艺,2000年初嫁到这里之后,把手艺也带了过来。起初,她们只是为了增加收入,在家里搭灶酿酒。后来,新疆建设兵团76团党委为她们搭建了专门的作坊。她们搬进去之后,生意日渐兴隆,收入也翻了一番。

 

图片默认标题

牧家乐

 

赛派说:“开这间作坊,连队给了我们特别大的帮助,首先帮我们搬到这两间宽敞的厂房里,都是免费的,还帮我们解决了水和电的问题。现在我们处于试运行阶段,一切费用全免,也不用交税,三个月后连里会帮我们协调办理营业许可证。”

 

如今,赛派和特娜姐妹俩每月收入有上万元。她们把家里的草场和牲畜承包给别人,联合家里所有的劳动力共同经营奶酒坊。她们的丈夫每天负责采购鲜奶和运送货物,姐妹两主要在作坊里酿酒、制作奶制品。为了提高奶酒和奶制品的口感与质量,她们还对作坊里的设备进行改造,研发多种口感的奶制品。

 

赛派说:“过去我们都用传统的木桶酿酒,奶酒的味道不纯,做出来的奶制品也发黑、发酸。后来经过摸索,我们自创了不锈钢的设备,既干净又方便,做出来的奶制品的颜色和口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们也在尝试着做哈萨克奶酪,他们的奶酪是咸味的,以前加盐后我们怕变质,经过几次试验,效果还不错。”

 

76团党委不仅在农牧民创业阶段提供各类惠民政策,在产品销售上也牵线搭桥,提供一条龙服务。据76团一连党支部书记巴图特木尔介绍,帮扶重点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在兵团里建立示范点,带动大家创业增收。

 

巴图特木尔说:“今年起,针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职工重点实施帮扶政策。每位职工发放补贴6万元及一定数量的牲畜,6年里不收任何费用,帮助他们发展畜牧业。另外,带动连里的党员干部推广蒙古族传统奶制品加工业,为他们无偿提供场地,开办牧家乐旅游点,收入相当可观。”

 

经过多年的努力,兵团的居民收入、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得益于兵团的优惠政策,像赛派和特娜姐妹俩一样走向创业致富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如今,住在团里统一修建的保障房,享受畜牧业补贴,还自主创业,找到致富之路,赛派和特娜对奶酒坊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

 

赛派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想培养一些学员,让更多的人掌握酿造技术,进一步扩大规模,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