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标本带路 学者重建台湾地震史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7-09 15:59:35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大和美国团队合作,利用在潮间带的珊瑚,根据其死亡时间和年龄,重建4000年来西所罗门群岛的地震史,前后花费10年,成果登上6月30日的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台大团队将以此技术应用在垦丁,重建台湾地震史。
所罗门群岛西侧在2007年4月1日,发生百年来最大规模8.1强震,引发海啸夺走数十条人命。灾难过后,当地人想知道未来是否还会发生更大规模地震,若能重建过去强震历史,并评估诱发大海啸的超级地震是否会再发生,就能提出因应对策。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当年便开始研究,邀请台大地质科学系教授沈川洲组地质团队前往采样。
沈川洲说,每次强震后,因为地表抬升、海平面下降,珊瑚露出海平面的部分便会死亡,珊瑚的死亡点就是地震发生时间。他再利用“珊瑚铀钍定年技术”测出珊瑚化石年纪,而美国学者则利用珊瑚化石和珊瑚礁阶地的发现位置,共同建构出史前地震强度与年代。
沈川洲昨天(8日)表示,分析结果发现,4000年来当地强震约发生四次,强度都比2007年来得大,且约500年至1000年才会发生一次,因此“有生之年”,所罗门群岛西侧不太可能再发生大强震。
过去数十年来,一直传说台湾没有适合的珊瑚礁标本可以重建地震史。但沈川洲昨天透露,最近台大团队已在垦丁发现一处适合施测“珊瑚铀钍定年技术”的珊瑚礁标本,将尝试在两年内重建台湾的地震史。
沈川洲说,过去两次造成台湾海啸的大规模强震,分别发生在1867年的基隆外海与1981年的屏东外海,距今已久,未来发生强震的机率高,这两处又是核电厂所在位置,有必要加速重建垦丁一带的地震史。
新闻推荐
- 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德阳研习营赴罗江、绵竹开展交流体验活动2025-08-15
- 烟火两岸意绵长——“山海寻味”台湾青年交流营活动圆满落幕2025-08-15
- 诗意东坡故里 情牵两岸学子——2025川台大学生诗词会在眉山开营2025-08-15
- 商丘市举办“1895-1945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主题活动2025-08-15
- 台湾高雄关帝庙参访团到四川自贡开展文化艺术交流2025-08-15
- 线上线下看大戏 两岸一家国粹传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