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青年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侧记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7-31 11:11:20 | 来源: 新华网 |
原标题 “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两岸四地青年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侧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大学生周嘉茵29日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说:“我深深记得刚才在展厅看到的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她表示,我们不是要去传播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国耻。
29日上午,两岸四地约1200名青年代表齐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史实展览并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青年代表宣读了《相聚国旗下,共建大中华》倡议书,号召青年人铭记中华民族付出3500万同胞宝贵生命赢得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珍惜中华民族和平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香港民建联副主席周浩鼎在代表青年团体致辞时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能忘,但只有中华民族复兴、国人自强不息,军国主义才不会死灰复燃。他说,国富民强需要民族团结,四地青年今日相聚南京、回顾历史,今后还要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尾厅,每隔12秒,随着一颗水珠从高空滴落,一张遇难者的遗像便会在两块高耸如绝壁的黑色幕墙上亮起再熄灭,象征着在南京大屠杀长达6周的时间里,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
“踏入纪念馆,就能感受到一股如同低气压般的沉重。”台湾大学生陈佳欣说:“上课时听老师说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只觉得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但当自己亲身来到这里,才有了活生生的感触。”
在纪念馆内的档案墙下,几名香港青年学生代表正在阅读一份大屠杀遇难者档案。高中生罗思晴说,这是一份来自遇难者弟弟的口述档案,记述了父亲出去寻找哥哥尸体的经历。
“之前我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都来自于中学课本。”同行的大学生陈碧珊说,“在香港,我们虽然可以上网看到一些关于大屠杀的片段,但不如在这里看到的详细、完整。这些沉重的史料,更让我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残暴、民族富强的重要和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负责此次活动的香港学生筹委成员、香港理工大学学生麦皓洋说:“为了通过考试,我们心中的南京大屠杀是由一些简单的数字、年份组成的,这样的了解太过片面。来到祖国内地,通过亲身体验并与来自内地、台湾和澳门的同龄人交流,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感受更深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麦皓洋说,“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挫败,但这次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遇到挫折不放弃,还能站起来。我为这种民族精神感到自豪。”
“相聚国旗下”是一年一度的香港青年学生赴内地交流活动,自2007年起每年按不同主题举办,为各地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国情、增进情谊的好机会,广受欢迎。今年的活动由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和江苏省港澳办主办。(林月李梦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连续发行21年 生肖邮票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25-01-21
- 福建省台联“乡亲相爱一家人”2025年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2025-01-21
- 两岸观光有望恢复 岛内旅游业者:已准备好,只待岛内主管部门放行2025-01-21
-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看2024新成效、2025新动向2025-01-21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