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将变脸成中国非遗大街 现流行品牌将迁出
|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7-28 15:42:57 | 来源: 新京报 |
前门大街将“变脸”成中国非遗大街
明年建成40万平方米非遗博览园,展现200余项非遗项目;首批今年10月亮相;现流行品牌将迁出。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见习记者王梦遥)铜雕、景泰蓝、苏绣……明年年底前,来自国内外的200余项非遗项目将集中“落户”前门大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昨日,新京报记者在首届前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上了解到,目前前门非遗博览园已经规划完毕,未来建筑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底前将彻底完工开园。其中,有20万平方米的园区有望在今年10月开园。
600年前门大街再现民俗文化
历经拆迁、改造与重建,北京中轴线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前门大街,将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再现梨园与民俗文化。
昨日,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前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上了解到,未来前门区域将沿前门大街(中国非遗大街)为主轴线,以非遗博览馆、非遗大戏院作为核心,将前门大街东侧区域规划为包括非遗创意区、非遗体验区、非遗展览区等在内的非遗博览园,集中展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街、两核、三区的布局,整个园区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总投资累计240亿元人民币,拟于2016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园区保留中式明清建筑风格
其中,有20万平方米的园区有望在今年10月开园,部分中外非遗大师作品也会随即进驻进行展示。
“保持现有的明清建筑风格。”昨日,前门非遗展示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园区会保留中式建筑的风格,进行统一管理与运营,目前预计会有两百至三百个项目,3000余非遗大师“扎堆”展示各自技艺,并通过展览展示为大师提供交易平台。
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目前前门大街区域的流行品牌等,未来也会陆续迁出,以更好展示国内外非遗文化。
苏绣、铜雕、景泰蓝等确定进驻
昨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马文辉透露,目前确定进驻前门非遗博览园的,已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个非遗项目。
“邀请了40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说,项目包括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苏绣、铜雕、唐卡、景泰蓝、漆线雕等。
他希望,非遗项目在与市场结合时,要“进行生产性保护”,也就是说,非遗传承人要在维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意提升,之后再走入市场。
未来,非遗协会还会进行监督,“比如传统手工的认证标识、行业自律标准等”,马文辉说。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