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警制服60年5变 彰显社会进步

香港女警制服60年5变 彰显社会进步

图自香港《明报》
 

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警队成立170年,至今约15%警务人员为女性,从1949年前只协助妇孺的“调查妹仔帮办”,发展至2014年首名女性高级助理警务处长诞生。女警职能的改变,亦可见于制服的变迁。

 

据报道,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及社会政策系副教授陈效能,联同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何家骐撰写的新书《香港女警六十年》,介绍香港女警历史。

 

书中指出,香港女警前身是殖民地时代隶属华民政务司的“调查妹仔帮办稽查员”(简称调查妹仔帮办),专门调查被拐卖或虐待的妇孺,1949年起警队才正式招聘女警。

 

初期主责文书 穿裙突出形象

 

何家骐称,女警诞生和增加有两个契机,一是二战后大量女童及妇女难民涌港;其次是1960年代暴动和示威需人群管制,令女警派上用场。

 

何表示,基于“男人不打女人”观念,女警处理收农地、示威等冲突会较容易,“男警甚至站在后面”。而1990年代初国泰工潮,示威者多为空姐,女警较适合控制人群,至2005年韩农示威、去年“雨伞运动”,亦多用女警维持秩序。

 

不过,女警初期其实只做文书及对女性搜查的工作,多穿裙,后期才要巡逻,参与机动任务。

 

书中指出,1950年代首批女警只穿警校的白衫蓝裤,1952年才有卡其色恤衫、“A字”及膝裙制服,却被批评欠美感和累赘,1960年代起改穿麻质裙,但物料太贴身易皱难走动,女警只能坐“四分一张櫈子”,免坐皱裙子影响外观,亦有碍捉贼。至1995年落实女警佩枪制度后,才改为军绿色裤装。

 

95年落实佩枪同时改裤装

 

陈效能称,警察予人阳刚形象,引入女警令警察更平易近人及亲民,女警裙装设计同样强调女性形象,却无考虑其工作需要,至后期的裤装也忽略女警身形与男警差别,胸前口袋不能放东西,佩枪等装备挂在腰带很重又不便如厕。

 

何家骐补充,早期女警多做行政,只需穿高跟鞋,1970年代前的女警制服没有足够口袋,出任务时获配备黑色手袋放个人物品及笔记簿。

 

何家骐说,以往警队为免女警因家庭影响事业发展,规定入职3年内不准结婚,45岁便要退休,亦不获佩枪,时至今日女警已位至高级助理处长,反映不平等待遇已随社会进步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