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淘宝村”创业者--他们的标签不只是年轻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06-10 16:55:10 | 来源: 海峡飞虹 |
海峡飞虹报道(记者王茜婷):来到“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之前,相关报道和励志故事已听了不少,但真正走进这个村镇时,它带来的冲击力远比单纯的语言文字要强烈得多。这里没有所谓暴发户的“铜臭味”,没有传说中尔虞我诈的江湖故事,也没有口号式的宣传,相反,这里更多的是一份审慎务实的勤劳,一种乐于分享提携的民风,一股“英雄莫问出处”的朝气。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袭来之际,青岩刘村的创业生态也呈现出了新的引领模式,村口最显著位置的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做好的佐证——教学与实践在这所学生创业园中完美融合。
记者王茜婷与学生老板杨冬宝合影
义乌副市长熊韬(左三)与国际台记者合影
1994年出生的杨冬宝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学生企业家。初见杨冬宝时,个头不高的他手里拿着几十张快递单穿梭在堆满货物的教室里,要不是老师介绍,根本不敢把眼前这个看着像“快递小哥”一样的男孩与年销售额超过600万,有着8名员工和三辆汽车的淘宝店“老板”联系起来。杨冬宝一聊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年轻人特有的闯劲和极强的商业头脑立马显现无疑。
杨冬宝在教室里忙碌发货
记者王茜婷与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右)合影
故事开始于一段艰难岁月。来自浙江余姚的杨冬宝,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多年前的一场意外火灾烧毁了家里的房子,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雪上加霜。因为家庭条件原因,杨冬宝从大一入校起就开始打工——跟着老板一起开网店。但由于和老板理念不和,他决定离队单干。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并没有摆脱初战失利的通常命运。杨冬宝说:“口袋里还有十多块钱,买了几个馒头,那时候心灰意冷吃着馒头,哭了。那个时候我是非常自责的,因为你看到别人都是吃好的、喝好的,我们就干啃馒头!说实话那时内心非常揪心,还有几天放寒假了,放寒假在别人看来是很快乐的,我却看到钱没挣到还亏了那么多钱,今年怎么回家……”
当头一棒的教训逼迫杨冬宝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此后,他痛定思痛,拉着那几个一起啃馒头的难兄难弟,从盘销库存做起,到协助转销提取佣金,再发展为承揽物流提供“一条龙”服务,最后发展成目前相对成熟的主业——在淘宝天猫上经营母婴及儿童教育用品。对于其间的酸甜苦辣,这个内心要强但外表还显稚嫩的年轻人,显然要比同龄人有着更多更深刻的感触。他说:“有个亲戚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说我借你2万块钱你还一辈子都还不起。我听了,什么你还一辈子都还不起,就2万块钱,到现在的话,2万块钱可能我5天时间不到就这样(能还清)2万块钱。”
外界的打击和嘲讽或许会让人短暂消沉,却丝毫没有让杨冬宝对这个社会心存愤懑。在他企业步入正轨、事业小有成绩的时候,杨冬宝以一种令人钦佩的开放与包容,来笑对外界曾经的不屑与怀疑。去年“双十一”时,他个人出资5万元帮助大学生创业园解决物流压货问题。而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自己还是一名未毕业的学生,杨冬宝却同时还在学校里当着低年级的班主任,将自己的所得所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和自己一样有着创业梦想的师弟师妹。杨冬宝说:“我很乐意分享的,因为他们现在需要我的帮助,我当时是没有人帮助,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伸一把手)以后一定会记住你。钱在我看来的话只是个数字,包括我们高中现在也是聘请我作讲师团。对于这个社会啊,对于我们学校,我觉得还是要乐于奉献的,现在还年轻,毕竟22岁,钱是挣不完的。”
让参与创业的学生来担任讲师,让老师当老板的同时讲课,现身说法,交流经验,让大家能近距离感受榜样的魅力和成功的激情,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正是被称作是“淘宝村”创始人、“淘宝教父”——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的得意之作。贾少华说:“你首先要是个老板,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所以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备受争议。否定的过程当中我们成长起来,所以我们不断被‘平反’。我要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这个时代,包容我们这样的别出心裁。”
贾院长让学生老板变成老师,更鼓励着每一个学生自己创业成为老板。他说:“创业人才是怎么成长的?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怎么只会打工?是吧?创业人才他不是教出来的,他是练出来的,他是做出来的。你要去练,你要去做,光听老师讲不解决问题。什么都准备好了叫上岗就业,创业就是从无到有才叫创业。我的学校给学生就两根线,一根电线,一根网线。”
学院特殊的创业氛围以及衍生的资源支持是杨冬宝成功背后的重要因素。同样必不可少的还有来自政府的政策扶持,对此杨冬宝直言不讳,“这儿的做法搬到其他地方不见得行”。事实上,义乌市在小商品市场誉满全球的盛名之下,丝毫不敢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在商贸经营模式和大众创业等方面开拓创新。义乌市副市长熊韬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义乌长久以来都是创业者的天堂。我们有着中国总理李克强亲自命名的‘中国网店第一村’,我们有河南小伙从摩的司机到千万销售额公司老总的传奇经历,有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团队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也有习近平主席表扬过的外籍人士在华勤劳致富与中国姑娘结婚生子的和谐故事。李总理说过,这里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写照。义乌市政府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今年初我们还出台了细化的政策,加大力度向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助、金融扶持和孵化平台。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创业者们,我在这里向你们讲,欢迎你们到义乌来,我们将为你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身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正如贾院长所言,青年人无疑是幸运的。与此同时,对于创业所牺牲的那部分、特别是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杨冬宝在内的学生创业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杨冬宝说:“会尽量的补充一下自己的知识,我觉得知识的话非常重要,有些书你不得不看。不仅时事新闻要了解,(而且)可能看一些《悲惨世界》、《红与黑》等等一些书籍,我觉得这个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我一天下来耳朵里回荡的就是打印机(打单子)的声音,往往是读国外的一些名著会让自己心静一下。”
的确,要让中国产业伴随商贸销售模式的革新“立起来”、“走出去”,显然需要复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面对眼前的这名非典型的在校学生,回味着“淘宝村”里产学研结合的非传统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