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瑞士巴塞尔钟表展“中国制造”亮相国际

海峡飞虹报道(驻瑞士记者 张婧昊):瑞士巴塞尔钟表展自19日开幕以来,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钟表爱好者前来参观。据主办方介绍,本届钟表展有2000多位参展商参加,其中中国参展商有25家。此外,来自中国的参观者在五大展馆内随处可见,足以看出中国钟表行业及钟表爱好者对于巴塞尔展会的关注程度。

 

每年的瑞士巴塞尔钟表展吸引着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钟表制造商前来参展,中国自1996年起与巴塞尔展结缘,经过多年努力,直到去年全部进入国际品牌馆。今年,中国参展团由25家钟表企业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自主研发有创造性的产品多了,与中国传统艺术和工艺结合的产品也多了,并在品牌建设和机芯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巴塞尔钟表展究竟给中国钟表业带来了什么?

 

本届中国展团执行团长朱舜华表示,在这近20年的参展过程中,中国钟表企业利用这一平台逐步重视发展了对企业品牌的打造,“对中国钟表业来讲,我觉得首先是让我们跟世界更加接近,认识更多的全球产业的格局;也让我们慢慢地学习如何去提升自己。当然我们也依托中国特有的特征,以前在制造业方面也接了不少的订单,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化的(交流)来提升品牌,学习如何运作品牌,如何去发展自己的品牌。”朱舜华说。

 

朱团长介绍说,2014年中国出口钟表的数量约占全球80%,接近150亿美金;而瑞士出口约2800万只手表,出口值已超过240亿美金。从全球钟表业格局来讲,瑞士处于高端定位,日本为中间,而中国制造业依旧在低价范围内占很大市场,目前出口主要针对非洲、南美、东欧、印巴、中东等发展中国家。

 

那么,造成这种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朱团长向我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品牌运作的理念。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国内可能还有一个制造业的思维,技术研发方面我们投入不够,(所以)在提升价值方面还做得不够,但其实制造业的思维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但如果作为一个品牌来讲,技术研发只是一方面,如何进行品牌的包装设计,寻找适合的市场定位、营销方案,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适应变化的趋势,各个方面都要综合的考虑,考虑的角度和视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觉得观念上的差距是最重要的,软实力的加强才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学习的。”朱舜华说。

 

与瑞士高端手表制造的差距,除了品牌理念的建立与深化,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马广礼先生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企业肯定要承担起今后在科技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将二者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这个差距需要全民族的努力。因为瑞士在钟表行业是作为国家产业政策,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发展道路,大学负责理论上的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和产品研发,我们中国几乎都是空白;研究所完成产业的转化过程,就是应用;企业实际就是生产制造。它有社会的分工,而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靠企业自己研发、工艺技术和制造、销售。企业自己的力量当然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是不可比拟的。”马广礼说。

 

目前,机械手表的发展趋势是其计时功能逐步在弱化,却向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的方面发展,也就是说往高端品、奢侈品方向发展。那么高端手表与人的融合在中国飞亚达品牌总经理杜熙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高端手表的理解就是,高端手表不光代表昂贵的材料、复杂的结构和工艺,同时一定要让人佩戴后有亲近感,有一种互动和把玩的关系,其实我们手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人与手表的互动。”杜熙说。

 

在巴塞尔钟表展的展馆里,总是绕不开“中国元素”,除了中国品牌,不少国外手表品牌也推出了包含中国元素的手表。其中,意大利品牌U-Boat参展负责人维萨瑞先生就表示,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令人感到乐观,并且已经开始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佩戴习惯,对手表的设计进行了调整,“我们专门设计适合中国市场的图案,一开始是在表盘尺寸上做改变,不像针对在美国、俄罗斯市场上的大表盘,而是中国人感兴趣的大小,此外,也会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审美。”维萨瑞说。

 

此外,提到生产就不得不提到假冒产品问题。在钟表展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中国展团执行团长的朱舜华指出,假冒产品问题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并表示中国钟表业愿和巴塞尔组委会以及瑞士钟表协会合作,未来在中国和瑞士的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假冒产品的打击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从长远来讲,中国的企业要做品牌也不希望有假冒的情况,希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