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咬春”求福 “打春”祈丰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5-02-05 15:23:33 | 来源: 新华网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2月4日11时58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民俗专家表示,“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被百姓格外看重的民俗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有“迎春”“咬春”和“打春”等颇富意趣的民俗活动。
“迎春”,是中华先民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盼。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立春前一天需要迎春,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礼记·月令》中就有相关记载。迎春礼俗中还要迎春神,人们要穿青色服饰,布置青色旗幡等。
除了“迎春”,我国民间有“咬春”的说法,即吃个生萝卜消食防病。由国庆解释说,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咬春”多是吃春饼和春卷。
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由国庆介绍,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时,我国民间有祭春牛的习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有意思的是,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新华网天津 记者 周润健)
新闻推荐
- 两岸媒体人夜市话亲情!2025“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活动在太原启幕2025-07-23
- 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优势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5-07-22
- 江西旅台同乡会到上饶参访交流2025-07-22
- 第三届湖台青年“追梦 筑梦 圆梦”交流暨体育嘉年华活动在吴举行2025-07-22
- 2025“相约醋都 放飞梦想”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营在镇江举办2025-07-22
- “情牵两岸 相约运河”苏台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在扬启动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