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2016完成首份非遗名录 已有10项列入国家级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03 10:20:50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香港12月2日电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2日透露,目前,香港已有粤剧、凉茶等10个具有高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特区政府拟于2016年内完成编制首份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
刘江华当日在特区立法会会议上答复议员就香港非遗保护作出相关提问时作上述表示。他说,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致力提升社会对非遗的认识,加强市民对保护这些文化资源的意识。
香港特区政府2009年首次开展非遗普查,调查项目800多个,并于2014年6月正式公布第一份香港非遗清单,涵盖480个项目,同年12月,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初步建立非遗数据库,市民可网上查阅列表项目的基本数据。
香港特区政府先后3次向国家文化部申报,成功将香港本地10个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其中,粤剧已于2009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江华称,香港这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特区政府都予以重点保护和推广。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不少与这10项非遗相关的文物。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还设立粤剧发展基金,提供专项资助支持粤剧的保存、研究、推广和发展。
为订立采取保护非遗措施的缓急先后次序,香港特区政府现正就非遗列表中个别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评审,再挑选代表性项目,以期于2016年内完成编制首份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
香港特区政府自2006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以来,已投入相当资源进行相关的保护和推广的工作,当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增设的非遗专组,今年5月已升格为非遗办事处,专责非遗的调查、研究、展览、宣传、教育和推广等工作,其2010/11—2014/15年度投入2720万港元,用于非遗项目保护及推广。
刘江华表示,未来会继续积极探讨有助进一步深化保护非遗工作的各种策略。长远而言,非遗保护不能单靠政府的财政和人力资源。“我们会与社会各界及有关团体携手合作,让保护非遗的工作得以持续推展”。(完)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