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合作不停歇 待“换挡”

2015年伊始,大陆小米科技创办人雷军赴台,投资亿元新台币助台湾青年创业;2015年末,国务院台办宣布对台惠民举措,进一步扩大和放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行业领域、地域范围及经营条件。

 

一首一尾之间,是全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一路向前。在这个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的年份,两岸经贸关系进展平稳、不停歇。

 

随着两岸经济融合不断深化,大陆各方正在努力让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习马会”上所呼吁,要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年初,中央对台工作会议提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其成果也在一年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岸两会在福州举行恢复协商以来的第11次会谈,签署两项协议;两岸货贸协议协商取得了进展;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江苏南京登场,就两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合作模式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多项共识,签署多项合作意向协议。

 

——大陆持续加大惠台力度。赴台个人游第五批开放城市启动;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对台特色明显的福建自贸区挂牌;新设20余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授牌。

 

两岸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合作持续扩大深化的同时,也应看到,在两岸和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影响下,2015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也遇到新问题。今年前10月,在两岸贸易方面,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532.4亿美元,同比下降5.7%;投资方面,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7.7%。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陆经济形势也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两岸经贸往来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12月11日,台湾综合研究院下修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至0.98%,较去年底预测的3.43%下修了2.45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率能否勉强“保一(1%)”并不乐观。

 

台湾经济表现不如预期,对中小企业造成冲击;签署已久的两岸服贸协议在台湾一些势力的强力杯葛下,至今未能实施;两岸货贸协议尚未完成协商,来自这些势力的杂音四散。

 

部分两岸经济合作在台湾未得到理性看待:所谓“红色供应链”说法在岛内被反复炒作,年末大陆紫光集团拟投资台湾半导体封测厂更是引发泛政治化解读。但更多两岸学者则认为,应回归经济面本身来看待两岸经济合作,遵循市场规律。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指出,大陆经济增长正由以往的传统模式转向新模式,转型过程带来很多机遇;台资企业应转变原有的代工化、部落化、外向化的经营模式,与大陆经济的转型相对接。“对于陆资企业根据市场做出的一些经济决策,台湾社会应正视,而不是去对抗市场力量。”

 

“台湾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大陆。”从未来趋势看,殷存毅认为,只要大陆经济保持6%至7%的增长速度,两岸经贸也会相应有所发展。

 

纵观2015年两岸经贸关系进程,有观察人士指,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必然出现种种新特点,谋求进一步融合须步入“换挡期”。

 

目前,两岸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随着“十三五”规划出台,大陆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升级,将为两岸产业“结合”升级为“融合”提供契机。

 

年内“习马会”的登场,对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有重大意义。但随着台湾可能出现的政治新格局也为未来两岸经贸继续健康发展增添变数。

 

曹小衡表示,2016年,两岸经济合作重点应在于,把握“十三五”新机遇,对接大陆经济“新常态”,并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探寻两岸有效合作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