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再火成年终图书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28 15:22:23 | 来源: 太原晚报 |
2016年的脚步近了,你想为它买一本怎样的日历?这几年,被人们早已撤下台面、堆在墙角落灰的日历突然间又卷土重来,出现在各大图书电商销量排行榜上。
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日历早已和我们印象中那些几块钱一份、纸张单薄粗糙的日历大相径庭了。它们设计别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拿到手里质感甚好--当然,相应地价格也不菲,一般都在60元至100元的区间里,还有的标价直达188元。但即便如此,也丝毫阻拦不了日历控的热情:《企鹅手账》初印了1万册,现已基本售罄;《日课》甫一出世时,曾用8天卖出了60天的量;至于历史最悠久的《故宫日历》,去年曾创下22万册的销量,今年更是一举冲上京东图书艺术类榜首,在"双十一"当天销量即逾5万册。
高颜值:“美美美”,所以“买买买”
“哇,太美了!”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小杨最近收到了朋友寄来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日历》。她赞叹不已,立马拍了好几张照片,上传朋友圈。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点赞,还留言来问是在那儿买的。
小杨的朋友们未必都知道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也未必都精通《红楼梦》,这款日历之所以第一眼就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多半是归功于它的“颜值”:小巧玲珑的48开本,深红色封套、铜版纸全彩印刷,每一页打开,左边精选了与《红楼梦》相关的诗词、楹联、书画,还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析,右边则是每一天的日期、星期,逢上节日和节气还写明了传统风俗,每天读一页,趣味盎然。其实,这已是中华书局第二年推出《红楼梦日历》了,有去年打下的口碑基础,今年的销售前景也相当看好。
除了《红楼梦日历》,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今年还新推出了《汉字之美日历》,以汉字的源流、书法、形制、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同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一页页翻过去,那些高清印刷的书法名作,给人留下了一帧帧惊艳的印象。“同样是过日子,何不把一年的时间变成一趟高雅的文化历程?”在这种颇有格调的宣传语之下,《汉字之美日历》在当当网上一度卖断货。
如果说老牌国社中华书局走的是高雅古典范儿,图书品牌新秀未读走的就是时尚国际范儿。赶上世界著名的企鹅图书80周年纪念,未读和企鹅兰登书屋携手推出了一本《企鹅手账》,名为“手账”,其实也可作为日历使用。这个产品的形象很“企鹅”,企鹅兰登中国的设计师索迪介绍说,他们以扬·奇肖尔德1948年为企鹅设计的经典三段式封面为视觉形象基础,上下两段是彩色的可撕日历卡,中间则是一个橙色的手账本。“希望大家能因为这个产品对即将到来的一年充满期待,有冲动去记录属于自己的2016年”,“做一款特别的日历”,这是他们的设计初衷。
没想到,这只洋企鹅在中国也人气爆棚,即便标价高达188元,也一册难求。为什么一部日历手账会卖这么贵?索迪解释说,其主要原因在于材质和工艺的讲究,为了保证本子封面的弹性和手感,他们特地从荷兰进口了 PU 材料,使用了有 FSC 森林认证的环保纸张,保证书写时不会洇透。《企鹅手账》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很多装订环节无法使用机器,只能依靠手工完成。
精美化、艺术化、主题化、个性化,这些都是这些爆款日历的共同特征。为了“美美美”而动员人们“买买买”,设计师们不惜增加成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挖掘那些适宜日历表现的主题内容。譬如,读库的《日禅》选用了蔡志忠的漫画、《日趣》选用了丰子恺的漫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吴昌硕艺术日历》选用了吴昌硕的作品等,在日历风潮下的策划设计中,这些名家名作纷纷重新成为了可供人们玩赏的微缩景观。
干货多:日历也能当书读
在这一波“日历潮”中,朱红色布面烫金的《故宫日历》是当之无愧的“老前辈”。早在1932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就把日历和故宫收藏的宫廷珍玩结合起来,出版了《故宫日历》,可惜在四年后因各种原因告一段落。2009年,时隔近八十年之久,故宫出版社又接续了这个“周边”,重出《故宫日历》,每年一册,延续至今,年年更换主题和内容。仿佛形成了一种新传统,收藏最新版的故宫日历成为许多人每年年底的一件大事,最早的《故宫日历2010》在一些市场上甚至被炒到了2000元以上。
不仅宜于收藏,一些读者购买了《故宫日历》后,还会每天坚持在微博、博客上写“阅读心得”。和传统日历不同的是,像《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这样,很多新型日历不仅能够标记时间,也完全能作为一个知识丰厚的读本,只不过相关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被设计师裁分为一个个精巧的片段,正好适合每一天的阅读量。这种“一页阅读”看似短暂,但却干货多多,尤其是迎合了快节奏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让人在忙碌之余能够稍微停顿下来,获取新知。如此日积月累,也不失有大收获。90后姑娘小白也是其中一位。作为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她从去年起,连续两年购买了果壳网推出的《物种日历》。她说,其实自己以前并没有使用日历的习惯,“时间用手机看看就 OK 了嘛”,而之所以会买这套日历,是觉得“有用”:“我们这些从小在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走在路上连身边的植物是什么都不认识,但它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把科普真的能做出来,让我们知道科学在各个角落里。”她介绍说,《物种日历》每周为一页,每页介绍一个城市里、餐桌上常见的物种,还附上了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跳转到数据库里面,了解到这一物种的特性、分布、食用药用价值等更加详细的信息。她还许诺,在新的一年会努力多扫扫二维码,旧的日历撕下也不会扔掉,而是会珍藏起来。
个性化:我的日历我设计
除了作为“日历书”,和手账结合起来,也是目前一些爆款日历的流行款式。手账(即用于记事的本子)是这几年从日本、台湾等地舶来并迅速流行开的概念,不少内地年轻人都在培养自己做手账的习惯。结合了手账功能的日历更像一个记事本,不单单指示日期,也借助日期来规划一日、一月、一年的行为,通过个性化的书写、绘图、粘贴,形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日历设计。即便过去的日期作废,它也不会失去价值,而能作为一份私人记忆被保存起来。
网友“咩咩的小岛”是个入“手账坑”不久的新人,她这一年选择了用读库出品的《日课》作为自己的日历。临近年末,她在微博上写道:“最近都有好好写日记,眼看着《日课》一天天少了,2015就快过去了。”《日课》自2013年首次推出后,年年畅销,被冠以“国民手账”的称号。翻开每一页,左边是民国老课本的课文、插画,右边则是一页空白的纸,只在顶端标明日期、节日等。“咩咩的小岛”告诉记者说,当初在网上看到《日课》的介绍时,她就果断下了订单,并坚持在上面记了一年。从她微博上晒出的图看,这份私人专属的日历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读书笔记、电影观后感甚至各种贴画。“即使每天没有什么可写的,看看旁边的国文就会有灵感。喜欢那个年代的文字,特别纯真。”
这种个性化、“大杂烩”式的“日历思路”甚至扩散到了一般的图书设计中。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王飞宁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梁思成笔下古建筑的通俗读物《古拙》,如何编排这本书,曾让她考虑规划了整整一年。她希望读者能每天读一点内容,“用一年的时间,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想来想去,她最后决定让它“结合日历的特性”,留出大概四分之一的空白给读者,让他们随时记笔记,还附上了年历和月历。这种设计也是受到了市面上大火的日历手账的影响,王飞宁说,她自己就是个“日历控”,每年都会买很多日历,但因为每页时间标注严格,总是不小心就浪费了很多空白页,因此,她才会设计这样一个“不用每天记日记”的月历手账。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 福建省台联“乡亲相爱一家人”2025年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2025-01-21
- 两岸观光有望恢复 岛内旅游业者:已准备好,只待岛内主管部门放行2025-01-21
-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看2024新成效、2025新动向2025-01-21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