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将带来啥利好?

观察: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将带来啥利好?

 

据港媒报道,内地香港基金互认首批申请均已完成审批,最快两周内公布。这意味着在经历将近6个月的审核期后,两地投资者互买基金终于将要成为现实,同时也有望为A股和港股引入万亿美元规模的新动力。

 

审核遵循同一套标准

 

今年7月1日,随着《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的生效,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正式开闸,投资额度是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对于互认基金的资格审核,两地市场采取了一致的标准。如要求两地基金在当地运作、获得当地监管部门批准公开销售及监管,互认基金需要获得当地的资产管理牌照等。

 

由于内地公募基金实行注册制,上述标准并无实际限制。而在香港基金中,真正在本地注册的香港制造基金仅约占总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是可在香港销售的离岸基金,由跨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及销售,交易或投资决策并不在香港。按照互认标准,这些全球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暂不能进入互认行列。

 

从基金规模和运作实际看,要求基金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2亿元。互认的基金不以对方市场为主要投资市场,且在对方市场的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率不超过50%。依照这些要求,内地获得在香港销售的基金数量为850只,而香港获准在内地销售的基金产品为100只。

 

对两地都是一大利好

 

对于首批基金互认名单有望年内公布,香港皇府金延投管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林航任预计,考虑到恒指的市盈率低于沪指,A股比港股的溢价较大,内地存款规模是香港的15倍,内地居民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求增加,基金互认将鼓励更多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

 

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刚宣布两地基金互认时,上投摩根的投资风向标就显示,超五成内地投资人认为基金互认将会提升他们对海外投资的兴趣。有69.3%的投资者基本看好海外基金,其中56.9%表示可能会购买海外基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代宏坤认为,基金互认将吸引更多海外资产管理公司进驻香港,设计与欧美资产相关的基金产品,通过香港销售给内地投资者,以此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桥梁。这对香港来说是一大利好。

 

对于内地基金业来说,基金互认之后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基金规模、业绩、服务的提升,而且有望提升内地基金业的海外影响力。基金互认平台搭建之后,两地基金公司有机会共享客户资源,两地基金公司将可以共享超过700亿元的管理费,同时内地的基金公司将在资金代销、清算等方面有机会扩充新的盈利增长点。

 

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

 

据媒体统计显示,“北上”方面,共有恒生、摩根、惠理、东亚银行等10家相关资产管理机构的12只香港互认基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在内地销售基金的申请。

 

“南下”方面,有统计显示,目前华夏、工银、上投摩根、广发、汇丰晋信、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易方达等基金公司都已确认向香港证监会提交了互认产品的申请,每家申报的数量在1只至3只,多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为主。

 

首批基金互认产品将由两地相关部门一并公布,但并非所有申请基金都能获批。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表示,两地基金互认是一个突破,市场对此充满期待。但她同时指出基金互认的关键在细节,必须再观察真正实施的情况,制度一开始实施时可能不会很顺畅,相信届时会遇到难题要解决。她说,最紧要的是双方持开放态度。(雷蕾)